人民網>>書畫>>名人庫>>現代名家>>靳尚誼
人民網>>書畫>>正文

靳尚誼:中國油畫市場的“硬通貨”

2013年03月28日17:09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靳尚誼 1934年生於河南。1953年畢業於中央美院繪畫系。1957年結業於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並留校在版畫系教授素描課﹔1962年調入油畫系第一畫室任教。原中央美院院長。現為中央美院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美協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

作為保值投資,藝術品存在廿年后杰作變垃圾的風險。

近日,“靳尚誼與中國油畫研究展”在東莞莞城美術館舉行。靳尚誼先生從藝六十余年來,僅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過一次大型個展。這次卻對莞城美術館這個后起之秀青睞有加,把他的第二次大型個展帶到了東莞。這是一個帶著問題與研究的展覽,呈現並梳理了解放后中國油畫的幾個關鍵節點,回答了在藝術市場異常火爆的今天,藝術家與藝術品憑什麼獲得歷史與市場價值的肯定。

何為“硬通貨”?

如今,在藝術品領域,大量的投資從增值快、風險大的當代藝術板塊轉移到了傳統經典藝術板塊,人們尋求穩健型藝術品。

在中國油畫領域,哪些藝術家可以看成“硬通貨”的代表?這需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一,歷史地位無人能撼;二、作品存量有限,相對稀缺;三、可自由流通和兌換。

中國油畫起於400年前的嶺南,從利瑪竇、游文輝,再到郎世寧和關喬昌,直到近代的李鐵夫,這些先輩的歷史地位固然無可撼動,存量也極為有限,但大多數作品屬於歷史文物,在官方博物館裡安睡。自由流通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無法成為“硬通貨”。

中國當代油畫固然才俊輩出,市場活躍,但由於是“進行時態”,其價值如何,歷史尚未來得及作出公正的評價。作為風險投資,這個區域確實合適;但作為以規避風險為主的保值投資,此領域存在廿年后杰作變垃圾的風險。

誰稱得上“硬通貨”?

中國油畫中“硬通貨”的代表人物,需要從民國到改革開放前這一段的歷史人物中去尋找。

徐悲鴻是一個。他老人家民國初年留法,盡得西人油畫精髓;回國后壓過推崇現代派的一干人等,獨自獲得民間和官方的一致支持,成為中國油畫的正脈。其開山鼻祖的地位,無人能撼。徐悲鴻一生多產,但大多捐給國家,當年少量因迫於生計流散民間,成為藏家爭搶的對象。徐悲鴻一生作品質量很高、流傳有序,贗品容易被識別;真正做到童叟無欺。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徐悲鴻的作品是地地道道的“硬通貨”的代表。

林風眠算不算?還不能算。且不說這位大師在二十世紀融匯中西的試驗在二十一世紀國人對此的評價是否存在變數;大師作品的易仿性衍生出的真偽之辨,就足夠讓眾多藏家心生猶豫了。

陳逸飛算不算?現在算,但二十年后就不一定了。主要原因還是由於藝術家的歷史地位不明確。在藝術風格和創新價值方面不容易被記住的藝術家,雖然有大藏家的力挺,但長期的高位運行,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淡出公眾的視線。

當代的“硬通貨”

靳尚誼如何?這位上世紀五十年代出道,陳逸飛老師輩的人物,在徐悲鴻之后接棒執掌中國美術最高學府十余年,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油畫一片激進思潮中獨自鑽研,終將中國油畫技巧推至新高峰,所開創“新古典主義”學派在其后的二十多年間獲得無數擁躉,其歷史地位,是無可爭議的。

靳尚誼作品不多,重要代表作悉數為國家重要博物館收藏,隻有少量作品流出。靳畫難度頗高,其頭像習作至今仍然被無數美術學院考前輔導班高高懸挂,視為“繪事聖物”,考生隻有臨習靳畫方得窺美院門徑。推崇之盛,直追當年考八股學館閣體之人必臨趙孟頫。

靳尚誼作品價格在當代藝術市場火爆的年月裡不事張揚,穩中有升;2007年當代藝術板塊遭遇滑坡之后突然發力,尤其是2011年秋季,在雅昌藝術指數中狂飆777%,單價突破150萬/平尺大關,單件作品在2009年也早已突破2000萬元人民幣。這表明,在國際投機資本退場、國內民間資本進場的全球經濟嚴寒期,靳尚誼作品的“硬通貨”特性,逐漸被世人認識到。

在遭遇金融危機帶來的恐慌之后,“硬通貨”也許是給人帶來安全感和希望的諾亞方舟;同樣,在經歷藝術市場的泡沫與投機的眩暈之后,人們尋求可以擔當“硬通貨”地位、因喜愛而收藏的藝術作品。這樣的藝術品存世不多,但還是有希望能找到。

(責編:孫石磊、魯婧)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