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9時,全國文物交流會舉辦地湖南省文物總店內,已經熙熙攘攘。這是第九屆全國文物交流會最后一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賣家都希望有所收獲。
湖南省文物總店於2009年創辦全國文物交流會,短短4年間,便成長為全國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交流會,成為藏家眼中文物古玩市場的“風向標”。
本屆成交額突破1億元
一天之內幾十萬元的銷售額,這在上海東方遺?老板孫力權的意料之中。與他一樣,在3月8日開幕的湖南全國文物交流會上,不少參展商都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好銷量。
湖南全國文物交流會人氣一直很高,不少古玩經銷商發現,今年比以往人氣更旺。“生意還不錯,銷售額比上一屆稍有增加。”南寧尚沃古玩城的商戶易先生每年要參加多次這樣的交流會,在他看來,長沙的人氣是最旺的,因為定位中低端市場,藏家群體最大。
交流會上,來自阿富汗的瑪瑙、天珠等,很受收藏愛好者追捧。阿富汗的華人老李,帶著另外兩位阿富汗的古玩商,第二次來到長沙參會。一位收藏者看中了一顆蠶絲瑪瑙,一番討價還價后,以1000元成交。老李告訴記者,盡管藏家出價比較低,但是購買的意向都很強,既然來了就要賣。
本屆交流會,吸引了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和港台地區及阿富汗、新加坡等國的400家古玩經銷商,攜帶“壓箱寶”赴會,有近萬收藏愛好者前來淘“寶”。據湖南省文物總店統計,本屆交流會銷售額首次過億,達1.03億元。
4年成長為業內“風向標”
湖南全國文物交流會始於2009年,每年春秋兩屆,至今已是第九屆。如今,這個文物交流會已經成長為全國最高水平的文物展示、交流、交易平台,成為行業內的第一品牌。
說起湖南全國文物交流會,鎮江市文物商店副總經理胡兵和南寧的商戶易先生,不約而同用“風向標”來形容。
從第一屆至今,胡兵從未落下,他目睹了湖南文物交流會成長為業內第一品牌。他認為,湖南文物交流會起到了引領藝術品市場的作用,“全國市場好不好,到湖南看看就知道。”
此前兩屆,鎮江市文物商店銷售額都在10萬元以上。而胡兵更看重的,是交流會搭建起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台。“全國各地的同行都來了,大家做買賣,各取所需,還面對面交流各自的觀察、心得,這個更重要。”
“我們創辦全國文物交流會,起步比較晚,但是起點高。”湖南省文物總店總經理郭學仁表示,全國文物交流會創辦之初,便細心挑選參展商,隻邀請行業內有一定影響的文物商店和古玩城參加。同時,湖南省文物總店用周到的服務,吸引了全國的古玩商戶再三來長沙參會。
引發長沙古玩市場格局大變
2008年以前,長沙古玩市場隻有湖南省文物總店、清水塘古玩一條街和湖湘文化藝術品市場。而全國文物交流會創辦后,引發長沙古玩市場格局大變。
“文物交流會啟動后,全國藏家匯集長沙,很多人看到商機,紛紛進入市場。到2011年,長沙的古玩城一下子增加到7家,共2000多家商戶。”郭學仁認為,長沙古玩市場的發展,與全國文物交流會關系極大。
過去常說,“地下文物看河南,流散文物看湖南”。湖南文物交流會,進一步加重了湖南在流散文物中的地位。而現在,交流會受到了場地的制約。郭學仁說,湖南省文物總店的建筑面積為1萬平方米,其中商業面積4600平方米,經營場地狹小,已經無法滿足文物交流會的需求。本屆交流會,湖南省文物總店在院子裡臨時搭建棚子,增加了80個展位。盡管如此,交流會隻能提供400個展位,不得不把更多的商戶拒之門外。
“除了受到場地限制,周邊的交通問題、會展的安全問題等,都是我們力所不及的。”郭學仁建議,將交流會由市場行為提升為政府行為,“由政府主辦,市場運作,企業參與,全國文物交流會一定會規模更大、檔次更高、影響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