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美術館館長羅一平:藏品是美術館的靈魂--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廣東美術館館長羅一平:藏品是美術館的靈魂

2013年03月11日09:53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談轉型

  國內美術館收藏仍不足

  南方日報:美術館亮出藏品,向美術博物館的概念轉變,怎麼理解這種轉變?

  羅一平:進入21世紀以來,國家對美術館的重視提到一個很高的高度。跟西方美術館對比,國內美術館在長期以來是以展覽為主的展覽館。但美術館是否具有博物館的一種長久研究的性質?5年以前,把美術館建成美術博物館的聲音是很弱的,但到了這幾年,美術館建成美術博物館才越來越成為共識,而且這逐漸成為國家對美術館的定位。國家文化政策的制定機構逐漸認識到,美術館不應該僅僅是展覽館,而是一個以收藏、展覽、研究、公共教育為一體的美術博物館。

  美術博物館的落點在哪裡?藏品,美術館必須要有藏品。藏品成為了美術館的靈魂,學術的支撐點,學術定位的基點。一個美術館有什麼樣的定位才有什麼樣的藏品,有什麼樣的定位就有美術館的學術面貌、學術立場、學術風格,就有獨特的藏品。有了藏品就有組織起來的獨特的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構成這個館獨到的學術品質和學術形象。藏品是靈魂,根基。沒有藏品的美術館,很難談到學術深度。

  近幾年,國內一些重要的美術館都在積極轉型,國家加大了對藏品資金的投入。廣東美術館去年加了200萬元的收藏經費。國家反復強調美術館要重視收藏,國內的美術館界存在的嚴重藏品不足的問題。

  ■談館藏

  廣東美術館坐第四把交椅

  南方日報:廣東美術館的館藏規模如何逐步建立起來?

  羅一平:廣東美術館不能和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江蘇美術館相比,它們建館早,擁有幾十年的歷史。我們開館才15年,但排在第四把交椅是當之無愧的。

  廣東美術館籌建時,當時廣東省美協的領導人湯小銘、林墉等,以及第一任館長林抗生,在對外面不那麼了解的情況下就提出了美術館的定位是“展覽、收藏、研究”,這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是非常超前的。而且,從建館之初就說服了政府每年拿出700萬元專門用於收藏,一直到前年就沒改過,這筆數字在當年非常可觀,這在國內美術館界是獨一無二的。

  隨后,王璜生館長接任林抗生,學術定位馬上轉向了當代。這個轉向很及時,在中國的當代藝術還處在半地下狀態時,廣東美術館首先做了第一屆廣州三年展,這使廣東美術館一下子從一個地域的美術館變成了一個擁有全國視野和影響力的美術館。並且因為天時地利人和,收藏了中國當代藝術最頂尖級藝術家的作品。廣東美術館如此豐厚的館藏,是因為前輩的基礎打得好。

  南方日報:您接手后,又作了哪些努力?

  羅一平:我接任館長的時候,是藝術市場水漲船高的年代,我們就形成了一個新的收藏定位:廣東的眼光。我們以廣東為基點來看中國,看世界,通過我們的收藏整理和完善之前的收藏,構成一部廣東眼光的藝術史。

  (記者 李培)

 

(責任編輯:孫石磊、魯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