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沃斯·蒙娜麗莎》(上)和《蒙娜麗莎》的臉型均符合黃金分割率。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總部設在瑞士蘇黎世的非營利性組織蒙娜麗莎基金會近日表示,曾於去年亮相的《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同樣出自達·芬奇筆下。據悉,這幅畫比《蒙娜麗莎》創作的時間要早。由此,《蒙娜麗莎》可能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姐姐”。蒙娜麗莎基金會副主席大衛·弗爾德曼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揭開了“親姐妹”的鑒定詳情。
歷史溯源
諸多矛盾表明“親姐妹”存在
蒙娜麗莎基金會副主席大衛·弗爾德曼指出,顯示《蒙娜麗莎》和《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同時存在的“蛛絲馬跡”,在漫長的藝術史中,時隱時現。最初的根據是畫作時間:當年,佛羅倫薩富商弗朗西斯科·戴爾·吉奧亢多和朱利亞諾·德·美第奇分別是在1503年和1513年向達·芬奇委托創作《蒙娜麗莎》畫作,這就有可能存有兩幅畫作。而達·芬奇本身就有為一幅畫作繪制兩個或以上版本的習慣,例如其另一幅名作《岩間聖母》就有兩個版本。
1518年,盧浮宮版《蒙娜麗莎》被收入皇家展覽,而同時期的專家表示,另有一幅《蒙娜麗莎》肖像畫被達·芬奇的仆人薩萊在1925年收藏。所以,大衛·弗爾德曼推斷,這些歷史上相互矛盾的說法,很可能代表著有兩幅《蒙娜麗莎》存世。
專家分析
光影辨別顯現達·芬奇手法
大衛·弗爾德曼斷定,“要鑒別真偽,親眼見証是最重要的,我們邀請了很多專家和鑒定家來鑒賞這幅畫,他們都認為這是真跡。”針對《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專家在不同的光線和陰影環境下觀察這幅畫作的質量。達·芬奇本人是出色的改革者,他的不同畫作之間的差異會很明顯。然而,有一個特點如同標注“達·芬奇出品”一樣,這就是他在畫作中的渲染層次(使素描中的明暗或色彩中的色階有層次地調和)。通過這種能讓肖像顯現出容光煥發姿態的光影運用,可以斷定《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就是他的第一幅蒙娜麗莎畫作”。
此外,很多達·芬奇的作畫習慣和細節也被專家用來鑒定《艾爾沃斯·蒙娜麗莎》是否為真跡的重要依據。“達·芬奇對繩結有著出乎尋常的著迷:年輕版畫作中的刺繡繩結獨具特點,甚至比盧浮宮版《蒙娜麗莎》還要復雜。”大衛·弗爾德曼表示,“在那個時期,達·芬奇是已知的唯一一位用左手繪畫的畫家。最近已有專家鑒定稱,在《艾爾沃斯·蒙娜麗莎》裡,脖頸、左臉頰和右手處都發現有用左手繪畫技巧的痕跡。”
科技檢測
“親姐妹”畫作幾何比例相似
大衛·弗爾德曼指出,專家們通過“碳14”年代鑒定后得出一致結果:《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存在的時間要早於盧浮宮中的《蒙娜麗莎》,大約相差11年。
科學家借助科技手段,研究兩幅畫的繪畫技巧中所展現的像素集合、幅度組織圖、橢圓形特征和色彩運用,發現兩幅畫在重點部分都是由同一個畫家完成的。這被視作《艾爾沃斯·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真跡的另一個有力証據。
將盧浮宮版《蒙娜麗莎》放大后,科學家發現,兩幅畫作顯示了完全同樣的比例。大衛·弗爾德曼說:“當時的達·芬奇熱衷於研究幾何學,《艾爾沃斯·蒙娜麗莎》畫作比盧浮宮版大一些,但兩者內容比例按等比縮放正好是10%,通過技術手段將盧浮宮畫作放大后,兩者‘隱藏’的細節完全相同:在其右臂和眼睛的細節與年輕版的《蒙娜麗莎》極其相似,同時,畫作比例也完全相同,基本可以斷定是出自同一個畫家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