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亦武
房山雲居寺是北方著名的佛教聖地,寺院創建於北齊,有1400多年的歷史,抗戰時期毀於日軍炮火。新中國成立后,雲居寺得到了全面的恢復建設。
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佛教協會等部門開始對房山石經進行全面的發掘整理,歷時三載,於1958年告成。隨后開始了對雲居寺文物的全面保護和大規模的雲居寺修復建設。1961年雲居寺塔及石經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9年5月1日,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建委主任谷牧在劉子章、吳夢麟的陪同下來房山考查雲居寺石經保護情況,目睹從壓經塔地穴發掘的遼金石經在簡陋的庫內存放,擁擠不堪。當即指示:“文物一定要保護好,不能損壞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裡,文物如果損壞了上對不起老祖宗,下對不起子孫后代。國家再困難,保護文物的錢還是有的。”谷牧副總理責成北京市建委主任佟征和徐林處長撥專款15萬元,建石經庫房和“房山石經展室”,以妥善保護地穴出土的遼金石經。1980年7月開工,當年12月竣工,共建石經庫房24間,展室9間,南北配房各3間。1981年10月,壓經塔地穴遼金石經全面放入新建庫房內。
1982年8月2日,房山縣人民政府由高海亮副縣長召開縣長辦公會,決定收回雲居寺廟址。1983年春,北京市文物局撥款4.3萬元,收回南尚樂鄉水頭村所佔雲居寺廟址49.5畝。
1984年4月19日,北京市市長在雲居寺召開市長辦公會,決定修復雲居寺, 1985年6月,“雲居寺修復委員會”正式成立。北京市政府先后七次在雲居寺召開市長辦公會,研究、推動雲居寺修復和綠化。
雲居寺修復工作是1984年啟動的。1984年冬,國家文物局撥款7萬元修復雲居寺圍牆,1985年春竣工。1985年8月17日,天王殿3間、毗盧殿7間落成,投資62.2萬元。1985年冬至1986年秋,修復小西天施茶亭及欄版柱子,投資1.5萬元。1987年4月1日,大悲殿群19間落成,投資92萬元﹔天王殿南北配殿10間落成,投資23萬元。1987年秋,石經展館改造、小西天修路,投資83萬元。1988年7月19日,釋迦殿群30間落成,投資76萬元。1989年4月,彌陀殿、藥師殿各5間落成。
1989年6月,投資30萬元修繕雲居寺北塔,年內竣工。1993年,南路僧房、木版經房落成,北路行宮工程竣工。至此,雲居寺累計投入修復資金800萬元,竣工面積6160平方米,完成修復總面積的2/3,除個別附屬殿宇外,主體建筑基本重建恢復。
雲居寺二期工程1998年7月26日啟動,總建筑面積2325.04平方米,其中古建面積1946.44平方米,投資總額999.7萬元,1999年7月全面竣工。恢復了彌陀殿及藥師殿的南北配殿、梅壇殿及彌陀殿的照門、嘉慶御碑亭、天王殿前石橋、鐘鼓樓、牌樓、杜母殿、地藏殿8項寺院建筑。同時還進行了琬公塔周邊環境建設、給水及排水管道鋪設、停國場硬化等工程。二期工程竣工以后,雲居寺的修復面積達到8353.44平方米。雲居寺這座千年古剎煥然重光。
在恢復雲居寺寺院建筑的同時,國家又投巨資進行雲居寺環境建設。1988年8月17日,由北京市公路局投資1200萬元,房山區人民政府及長溝鎮、南尚樂鄉集資60萬元,開工興建長溝鎮至雲居寺12.1公裡的公路專線,1989年10月20日竣工通車。1990年3月23日,北京市水利局撥款40萬元,開工治理雲居寺前杖引河500余米長的河道,疏浚河道,護砌西岸574米,東岸548米,河道兩岸植樹綠化, 7月10日竣工。
雲居寺經過大規模的修復建設,1987年10月1日向游人開放, 1999年5月13日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如今,雲居寺不僅恢復了佛教聖地的庄嚴,而且已成為重要的文物保護基地,佛教、石刻藝術、歷史文化研究基地,獨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旅游景區。古老的雲居寺充滿時代風採和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