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熱議陝西書協 清正之風何時能重回書壇?--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媒體熱議陝西書協 清正之風何時能重回書壇?

2013年02月25日09:17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今年1月21日,陝西書協進行換屆選舉,竟選出了大大小小的領導共64人。1月24日,新任陝西省書協副秘書長的?高亮在書協新主席團名單公布兩天后,通過實名微博鄭重宣布:“本人才疏學淺,一介書生,隻會寫字,陝西書協坑深水臟,無法忍受,特鄭重宣布辭去陝西省書協副秘書長一職。”此樁辭職事件和選舉結果一經公布,便在社會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陝西書協此次換屆領導層人數膨脹、官帽滿天飛的現象引起眾多媒體的強烈關注,紛紛予以報道、評論,並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質疑和批評。

眾媒體熱議“陝西書協”

對於陝西書協的“選舉門”事件,多家媒體刊發的評論言辭較為激烈。《中國青年報》率先在1月24日發問:“需要如此龐大的書協領導陣容麼?不知道這個協會到底是致力於書法藝術的文化機構,還是僅供圈內人士努力攀附權力的惡俗場所。”

隨后,中國經濟網也刊發評論文章說:“書法本是文雅之事,豈可沾染俗習也搞‘權力排座次’?書法家協會本是民間志趣相投者自由結成的社團,怎能因大量官員的‘加盟’就蛻變為‘權力俱樂部’?” 今年第9期《中國書畫報》刊發報道《陝西省書協換屆引熱議:“主席”成堆遭質疑》。文中說:“有網友表示,中央提出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可是官員卻把權力延伸到了書協的大院裡。有網友感嘆:‘這樣大規模的人事任命,這樣驚世駭俗的名單面世,如此不正常的表現背后,一定會有大量的腐敗行為。此事該有人管,此風當有人剎!’”

1月27日的《京華時報》刊發張瑞田文章《書協怎麼就得了“官場病”》。文中抨擊道:“書法家協會應該是一個地區書法家進行藝術交流、創作實踐、學術研討的社會團體,肩負著人才培養、繁榮書法藝術的重任。然而,曾幾何時,書法家協會的功能變味了,官僚氣驅逐了文人氣,一天比一天更像一個官場,一天比一天更像權力的后花園,一天比一天更像官員們的奴婢。在這裡,真正的書法家日漸稀少,官員變多了。書官現形記,往往與利益挂鉤。由於書法泛化,書法市場魚目混珠,需求方無法辨別孰好孰壞,便拿書協組織的職位說事。”

1月29日的《深圳商報》刊發楊近白文章《書協是否在禍國殃民》。該文更是很諷刺地將書協列入了“禍國殃民”的機構,並列出了具體“罪狀”:“禍國”三條:導致貪腐橫行、浪費公帑、缺少存在的現實意義﹔“殃民”三條:誤導青年才俊、忽悠百姓錢財、專業水准低下者把持書協。

書壇盛行“官本位”的背后

在這一浪高過一浪,批評聲音山響的熱議背后,人們其實應該看到其歸根到底是書協現有機制所帶來的惡果。地方書協如此,中國書協的情況也令人擔憂。陝西文化學者肖雲儒日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客觀來看,陝西書協主席團的膨脹是不妥當的。問題在於決策者為何沒有對書協主席團進行合理的編制控制,而任其膨脹?”曾任陝西省書協顧問的他坦言:“關鍵原因在於名與利,當一屆書協主席,作品價位上漲,5年下來要比工資高上百倍。”

2月3日的《人民日報》刊發《想起李鼎銘先生》一文指出:“以陝西省書協為典型的協會‘領導集體’之如此放膽膨脹,有關部門可以聽之任之,社會輿論則不能、也沒有不聞不問。其內裡既不‘善’也不‘美’。其不善在於他們利用公器而試圖‘名垂青史’。其不美在於他們利用公器而試圖‘中飽私囊’。”這兩段評論精辟地道出了現在書協機制所帶來的“后遺症”。文中所提到的這種超乎常態的想法和輿論導向致使當代書壇評判標准變得扭曲與畸形,從深層次上顛覆了人們學習書法應該持有的態度,造成了當代書壇烏煙瘴氣的混亂局面。

筆者認為,其弊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現在多以官職大小來論書法作品的價格,字寫得如何、書家人品高低幾乎不列入衡量一幅作品好壞的因素。這也催生出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領導”書家在位前后作品價格的幅度差異之大令人瞠目結舌。據業內人士透露,一些“領導”的作品在位前后的價格能相差到三四倍乃至更多,有人從崗位上退下來后作品幾乎無人問津的情況也屢見不鮮。越是這樣,越要趁在位時期努力“創收”。

另一弊則要數這種體制下滋生出的浮躁情緒和惡意競爭了,無形中滋長了書協體制內以錢買官的惡劣行為。作為一位書者,終日思量著如何靠走仕途賣作品,這對於整個中國書壇發展的導向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再一弊就是因此而助長的腐敗風氣和盲目附庸風雅的心理。某些官員在位時期,購買其作品的一般有幾類人:一是真正欣賞其書法的人士,二是為了保留其作品以期日后升值,三是為了攀附權貴所作出的“拍馬屁”舉動了。或許買字者並不認可這位“領導”的作品或者根本對書法毫無興趣可言,卻僅僅因其位高權重而大量購其字畫去博取其歡心。這是一種多麼扭曲而悲哀的現象!

呼喚清朗正氣之風

遙想當年書協創立早期,那是一批書法有識之士的聚會,他們懷揣著相同的理想,為了振興中國五千年來傳統的文化精髓而奮斗終生,為了書法事業的普及而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實踐和理論上都有極為突出的貢獻。這一輩的書法家也多以學者和老文藝工作者居多,在學界具有極高的權威性。

相較之下,隨著現在書協的官僚風氣愈演愈烈,具有深厚文化學養的和願為書法事業默默奉獻的書法工作者正逐漸遞減。對於書法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價值以及書家自身的藝術成就的評判觀已通過不同以往的錯誤方式傳達給大眾,在這種機制下所造成的不良局面和惡劣影響可謂已經到達極致。若書協體制不改革,這種現象就會一直延續下去。隻有整頓催生浮躁風氣的書壇大環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期冀著此類“鬧劇”不再上演,呼喚著清朗、正氣之風能早日重回書壇!(浣 爾)

(責任編輯:赫英海、魯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