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獲獎作品實為《樂雁圖》--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獲獎作品實為《樂雁圖》

2013年02月21日08:55    來源:長沙晚報    手機看新聞

《羅斯福》繡像

《樂雁圖》

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為1933年參加美國芝加哥百年紀念博覽會(芝加哥世博會)的中國湘繡獲獎作品是長沙“錦華麗繡庄”的繡像《羅斯福》,卻不知真正獲獎的是長沙銅官裕豐繡庄的《樂雁圖》!昨日,記者到湖南湘繡城採訪,湖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曾應明給記者看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新出版的《古今湘繡》一書,其中記錄了湘繡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樂雁圖》為何名不見經傳

1933年美國芝加哥舉辦百年紀念博覽會,江西的瓷器、湖南的湘繡、福建的漆器等紛紛參加。據記載,參加芝博會的湖南湘繡作品除了長沙錦華麗繡庄的《羅斯福》繡像外,還有長沙銅官裕豐繡庄的《樂雁圖》,茶陵也有繡庄送去了繡品。曾應明告訴記者,《樂雁圖》在會上獲得金獎。

《樂雁圖》現存於台北市博物館,該繡品有文字介紹,說明是1933年美國芝加哥“百年進步紀念會”獲獎作品。“我在台北博物館看過《樂雁圖》繡品。整幅作品給人一種氣勢恢宏的感覺,畫面中那空曠無邊的原野和若遠若近的湖泊,讓人產生一種如煙似夢的幻覺,幾對大雁在湖岸邊棲息,情意綿綿地交流著無盡的愛意。一隻剛剛落地,還有一隻大雁在空中盤旋,夕陽下,它們仿若忘卻了身外的世界……確實是一幅震撼人心的上乘佳作!”曾應明說,這幅繡品並沒有題‘樂雁圖’名,當時的評審者為了便於分辨,就稱之為《樂雁圖》,也有人稱之為《蘆雁圖》。

《羅斯福》繡像並沒有獲獎的記錄,但在芝博會閉會后,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何健請中國駐美公使施肇基、湖南省政府代表何鳳山等將《羅斯福》總統像送往白宮。現在這幅繡品在美國亞特蘭大“小白宮”博物館收藏著。

那麼為什麼人們會誤以為《羅斯福》繡品獲獎了呢?曾應明說,這裡有一段小插曲:羅斯福總統在收到《羅斯福》繡像贈品后,通過美國駐華大使館轉交了6000美金的禮金和一幅鍍金相框回贈錦華麗繡庄。這一筆贈款落到何健手中,何用這筆資金做了一塊《譽滿全球》的牌匾,送給了錦華麗繡庄。人們便認為這是《羅斯福》的獎牌。於是,錦華麗繡庄在世?會榮獲“譽滿全球”金獎的消息傳開了。

曾應明說,人們應記住《羅斯福》,也應記住《樂雁圖》。

湘繡歷史上不應忘記的功臣

《古今湘繡》中,記錄了許多人知道的楊應修、余振輝等這些湘繡史上的名人,同時記錄了一些湘繡史上不為人所知的功臣。

湘繡畫師曾壽山是其中一位。《古今湘繡》中記載,曾壽山原籍湘鄉,1866年辭官后定居望城銅官鎮。曾壽山幼年讀私塾,習文繪畫,曾先后在銅官、靖港、長沙、南京等地開設綢緞布號,並利用自己擅畫、妻子擅繡的專長,將絲綢與刺繡結合,在銅官雷公塘開設“習繡堂”。其湘繡作品獨成一派,成為“湘繡宮廷繡”的代表人物。《宮廷牡丹》《蝴蝶群芳》等作品存世,代表了當時湖南刺繡的最高水平。

湘繡書法大師譚炳章13歲到繡庄學徒,1956年進入紅星湘繡廠(后為長沙縣湘繡廠)。他雖然在湘繡行業一直穩坐湘繡書法題款第一把交椅,但因題款從不署名,所以鮮為外界所知。在1978年以前,長沙湘繡產品上的詩詞書法,90%以上的書法題款都出自譚炳章之手。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將湘繡書法題款收錄在湘繡《字對編號》記事本上,將湘繡題款納入規范化、專業化管理,使書法成為湘繡五大綜合藝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摻針傳人焦菊珍是將摻針發揚光大的一位繡師。摻針是湘繡幾十種針法中最常用、最普及的一種主要針法,焦菊珍第一次將摻針細分為內摻、外摻、平摻,使摻針成為湘繡區別於其他繡種的顯著標志。20世紀40年代,其自畫、自繡的湘繡《長壽鳥》堪稱當時湘繡“摻針”刺繡藝術的代表作﹔20世紀50年代,其刺繡作品《毛澤東》像以及《斯大林》像,代表了當時湘繡人物刺繡的最高水平。

《長沙晚報》記載湘繡興衰

《長沙晚報》一直關注湘繡在時代中的起起落落,在《古今湘繡》中,圖文並茂地展示了《長沙晚報》關於湘繡的報道。

1976年6月13日,《長沙晚報》的前身《長沙日報》以《古老湘繡放異彩》為題,並配以《湘繡工人創新路》和《好一雙繡花手》兩首詩歌,以整版篇幅對湘繡行業的技術創新、題材創新、人才培養進行報道。但是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初,湘繡滑坡,2001年8月16日,《長沙晚報》以《繡女的憂思》為題,展示當時湘繡的狀態。之后,湘繡走上集團化、產業化道路,湘繡成為《長沙晚報》的報道主角,特別是當湘繡落選國家非遺名錄后,《長沙晚報》極力呼吁,最終,湘繡補上國家非遺名錄。(記者 田芳)

(責任編輯:任文(實習生)、魯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