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游客駐足欣賞《逝水》。 陶杰 攝
春節期間游漢口江灘,一座標稱《逝水》的雕塑引起了眾人的關注,成為江灘新景觀。昨日,記者探訪該雕塑背后的故事。
從漢口江灘大門(武漢港旁邊)走入江灘公園,下台階即是親水平台。隻見平台上聳立著一座高近3層樓的青銅雕塑,雕塑由上下3塊菱形體組成,每塊菱形體上面有許多魚類等水生動物。花崗岩基座上刻寫:光陰可惜 譬諸逝水。雕塑名稱:逝水。
漢口江灘管理辦公室負責人介紹,雕塑《逝水》高7.55米,由3塊青銅體組成,分別象征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3個地質斷面,表現長江流域古生物進化狀況。據介紹,《逝水》由湖北美術學院環境藝術研究所、武漢七星設計工程公司創作,武漢環藝雕塑公司制作,武漢楚文化學會監制。
《逝水》與旁邊的長江水生動物浮雕呼應,告知人們長江源遠流長的歷史。這組浮雕在親水平台斜坡上的“長江水生動物”、“生物淨化史”,是漢口江灘的標志性雕塑,是國內最長的戶外石刻浮雕,獲得第十屆全國美展優秀獎。(記者金濤 通訊員陶杰)
(責任編輯:任文(實習生)、潘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