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端廷:年輕版《蒙娜麗莎》是真是假意義不大--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實時播報

王端廷:年輕版《蒙娜麗莎》是真是假意義不大

2013年02月17日09:13    來源:雅昌藝術網    手機看新聞

畫作《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右)被認為是年輕版《蒙娜麗莎》

  多年來,關於法國盧浮宮的《蒙娜麗莎》的新聞未曾間斷過,這幅名畫的“微笑”一直被研究和傳頌,而關於達芬奇和這幅名畫的花邊新聞亦未曾間斷過。

  《蒙娜麗莎》畫作中的原型是16世紀初佛羅倫薩絲綢商人吉奧康多的妻子麗莎·格赫拉迪尼,2007年就有一位意大利系譜學家追蹤到了女主角的兩名后裔,她們是娜塔麗婭·古伊西亞迪尼和她的妹妹伊麗娜,都生活在意大利庫薩諾地區。而2012年,外媒報道非盈利組織“蒙娜麗莎基金會”公布了另外一幅《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的真跡,比盧浮宮的《蒙娜麗莎》創作早10年。而近日又一幅公開亮相的畫作《艾爾沃斯·蒙娜麗莎》被鑒定為達芬奇的真跡。

另一幅曾經被傳為真跡的《蒙娜麗莎》

傳圖中兩姐妹為《蒙娜麗莎》后裔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此幅作品時1913年住在倫敦艾爾沃斯的收藏家休·布萊克購買了此畫,畫作因此得名《艾爾沃斯·蒙娜麗莎》。1936年休去世后,畫作由姐姐簡·布萊克繼承。1947年,簡去世,美國收藏家亨利·普利策購得此畫,並留給女友。經數度轉手,如今畫作的所有者是一家瑞士財團,它在銀行金庫裡呆了40年才得以“重見天日”,於去年在日內瓦亮相。

  而西方美術史研究學者王端廷在看了關於《蒙娜麗莎》的新聞之后對雅昌藝術網記者說:“關於名畫總會有一些新的發現,但對於這新的東西應該有待於求証。之前應該還有一幅同樣的作品有機構鑒定是真的,《蒙娜麗莎》在世界上流傳了幾百年之后,如果還有一幅真跡直到現在才被發現,我認為不太可能,在我看來有點傳奇色彩。”

  位於瑞士蘇黎世的蒙娜麗莎基金會副總裁大衛·費爾德曼稱,畫作公開亮相后,他聯系到意大利幾何學家阿方索·魯比諾。魯比諾結合達·芬奇的另一幅作品《維特魯威人》的幾何形狀做了擴展研究之后,發現《艾爾沃斯·蒙娜麗莎》的幾何構圖與達·芬奇描繪人形所慣用的比例相匹配,是達·芬奇的真跡。

  對於達芬奇的創作方式,牛津大學教授曾經談到達芬奇的作畫方式很特別:“首先他是左撇子,但並不是說左撇子畫家隻有他一個,而是說他發明了一種很特別的影線畫法,這種用左手將平行影線畫的排列緊密的畫法在他的圈子裡隻有他會,其他人都是用右手畫的,而且畫的都沒有他用左手畫的那麼好,這種影線畫法的發明是在1489年當他畫一系列頭骨時,他想讓那些標本在紙上呈現一種立體感,所以他從線條邊緣開始,用左手畫出些影線上。”

  一幅作品出現不同版本在古今中外並不足為奇,王端廷介紹有的畫家會自己創作兩幅,而也有可能是其他畫家的仿制和臨摹,多種情況都存在。王端廷舉例藝術家梵高雖然在生前貧困潦倒,但在他生前已經有人在模仿他的畫,甚至西方出版的正版畫冊也將臨摹的作品進行出版,日本的一家保險公司購買的梵高的一幅《向日葵》后來就被証實是假的,他說:“所以這種事件最好不能當做正史來看,當做新聞來看就行了。”

  而從美術史研究的角度來看,王端廷認為《蒙娜麗莎》有一幅就夠了,無論這幅新的作品是真是假對於美術史研究來講意義並不是很重大的,“即使這件作品是達芬奇的真品,那對於美術史研究來說只是他多畫了一幅畫,並沒有太大的美術史意義”。而且他認為關於名畫的各種新聞特別多,所以並不能當做美術史的史料來參考。

  微博中關於年輕版《蒙娜麗莎》的討論也開始熱鬧起來,其中“彭哲ChePANG”在微博中列舉了九張不同的蒙娜麗莎像並談到:“達芬奇有生之年就贏得了許多的粉絲,拉斐爾也是眾多的達粉中的一員。在依靠復制來傳播的年代中,達芬奇通過粉絲們對其原作的臨摹與復制,使他的名聲能迅速的傳播開來,在15,16世紀,隻要有達芬奇的粉絲的地方,就必會有難記其數的復制品的出現。究竟哪一張才是達芬奇的原跡,恐怕隻有達芬奇本人才知道。”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法律咨詢與理論研究委員會委員、雅昌藝術網專欄作者季濤也認為:“年輕版《蒙娜麗莎》和原作者兩幅作品太像了,藝術史上難以找到類似的事情,存疑。”

  而對於這件作品的真假,王端廷談到這有待於未來的進一步研究和考証,尤其是更加准確的材料和數據進行証實。

(責任編輯:孫石磊、潘佳佳)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