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觀眾數量接近接待極限--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實時播報

中國美術館觀眾數量接近接待極限

2013年02月16日09:18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昨天,在中國美術館的展廳裡,很多市民舉家前來欣賞“群珍薈萃——全國十大美術館藏精品展”。春節期間,美術館每日均接待觀眾5000多人次,豐富的展陳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這裡成為人們節日休閑的好去處。 本報記者 饒強攝 

昨天,在中國美術館的展廳裡,很多市民舉家前來欣賞“群珍薈萃——全國十大美術館藏精品展”。春節期間,美術館每日均接待觀眾5000多人次,豐富的展陳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這裡成為人們節日休閑的好去處。(圖片來自北京日報 饒強攝)

午后13時,展廳值守員許曉芹忙著撤下已寫滿感言的留言簿,擺放上一冊全新的。粗略翻看一遍,裡面的留言不下百條。許曉芹介紹說,春節期間中國美術館每天開館之初放上去的留言簿都是新的,像這樣中途撤換留言簿也是常有的事。據她估算,假期開放的一、三、五層展廳,每天收到的留言近千條。

許曉芹值守的地方位於中國美術館一層圓廳,這裡也是一個月前開幕的“群珍薈萃——全國十大美術館藏精品展”的中國美術館展區。中國美術館此次以“蘇醒時代”為題,展示改革開放后中國美術發展和變遷的脈絡,其中不乏羅中立的《父親》、何多苓的《蘇醒》等名作。署名為“蘭蝶巷”的參觀者在留言簿上寫道:十大美術館聯合展出的全都是大家作品,真是藝術的熏陶啊。來自浙江的七旬老者黃柏闇執意拉著兒子和孫女,在畫作《父親》前留影紀念。他笑著說:“吃喝玩樂是過節,參觀展覽也是過節。”

由於此次參展的中華藝術宮(原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陝西美術館等十大美術館分處東南西北不同地域,參觀者往往會根據展館距離自己居住地遠近來決定瀏覽順序。在廣東美術館展廳“中國油畫第一人”李鐵夫創作的油畫《盤中魚》前,總少不了操持粵語口音的觀眾在品評畫作。“如今的廣東人越來越少吃辣,畫作裡的紅辣椒在餐桌上也少見了。”方先生來自廣東潮汕地區,他將進展廳轉轉看作是一次回溯藝術史的經歷。在中華藝術宮展廳裡,林風眠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的三幅仕女圖和吳冠中晚期的一件作品分外搶眼。一位志願者講解員不時提醒著人們,在館內五層展廳還有二人的部分佳作。

如果說一層的十大美術館聯展堪稱包羅萬象,那麼五層展廳的“搜盡奇峰——20世紀中國山水畫選展”可謂專攻一點。這裡集結了中國美術館館藏83件(套)山水畫,逾半數為入館近半個世紀以來首次與公眾見面,部分作品甚至聞所未聞。盡管作品年代距今已遠,這裡依然吸引了不少年輕參觀者。自稱“皮伯”的小伙子舉著手機邊看邊掃描畫作一側的二維碼。原來,為了方便年輕觀眾更好地鑒賞傳統國畫,布展之初就首次使用了二維碼技術,觀眾通過館內免費提供的WIFI網絡就可以延伸獲取更多展品信息。“不再只是簡單的文字介紹,人性化帶來的是不一樣的觀展體驗。”小伙兒“皮伯”邊拍照邊上傳到微博。

中國美術館工作人員介紹說,春節期間每天進館參觀者約5500人次,已逼近館內極限接待量6000人,7天裡共迎來逾4萬人次的參觀量。

除中國美術館外,京城其他美術館也迎來了大批觀眾。據悉,中央美院美術館經過春節期間短暫閉館后,明起將再次向參觀者開放。央美此番推出的同樣是“看家寶貝”諸藏品。“北平藝專西畫精品展”共匯集館藏西畫精品近40件和大量珍貴史料文獻,包括吳法鼎、李毅士、徐悲鴻、吳作人等重要藝術家的經典油畫。而國內首家民營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微博]今起也將再續“藝術之旅”——《劉小東在和田》、《中國當代藝術實驗第一回展》各有特色。(本報記者 陳濤)

(責任編輯:孫石磊、赫英海)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