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在莫利愛路寓所展覽開展--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

宋慶齡在莫利愛路寓所展覽開展

2013年02月05日09:09    來源:新聞晚報    手機看新聞

抗日戰爭期間俞大維贈宋慶齡炮彈殼制作的花瓶 本版圖片均為晚報 王浩然 現場圖片

抗日戰爭期間俞大維贈宋慶齡炮彈殼制作的花瓶 本版圖片均為晚報 王浩然 現場圖片

蔣介石夫婦結婚照

蔣介石夫婦結婚照

  本周,為紀念宋慶齡誕辰120周年,由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籌辦的 《不朽的歲月——宋慶齡在莫利愛路寓所》展覽正式展出,70余件展品中有50余件是首次展出,其中孫中山和宋慶齡共同生活時期所使用的物品、宋慶齡與宋美齡的合影原照、宋慶齡親筆簽名保存的宋美齡、宋子文等人的結婚照,抗戰期間保留的俞大維贈送炮彈殼花瓶等,均在這次展覽中引起觀眾關注。

  宋慶齡在這兒協助孫中山著書立說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與孫中山在日本結婚。1918年6月26日,他們一起住進莫利愛路的寓所(今香山路 7號)。從 1918年到1937年,宋慶齡在這裡度過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時期,伴隨孫中山革命,獨立走上政治舞台,捍衛孫中山革命原則和政策,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支援抗戰贏得勝利,這裡見証了宋慶齡一段不朽的歲月。

  一進展廳,孫中山和宋慶齡當年使用過的生活用品出現在人們眼中。一套木質的門球是當年兩人經常使用的。每天清晨,他們會在花園裡鍛煉身體,打球時,孫中山有時會隨意把球打出去,宋慶齡則在旁邊又笑又喊,說他隻想贏球,什麼招兒都使出來了。

  一片如綠葉般的瓷質小盤、一盞氤氳著墨蘭色的小碟,也都是他們曾使用過的餐具。孫中山的胃腸道不太好,所以宋慶齡總是使用精致漂亮的餐具為他制作一些可口的小食。他們倆曾用過的圍棋,孫中山理發用的器具,房間壁爐的配套煤箱、鍋鏟、棍子、刷子、皮老虎等,這些均為第一次向公眾展出的實物,無一不顯示出溫馨的家庭生活氣氛。

  他們在莫利愛路居住的那段時間中,宋慶齡細致入微地照顧孫中山的生活,陪他買書讀書。展覽中,還有一本孫中山題贈給宋慶齡的書《中國的發展》,扉頁上他用英文寫道:“贈我的妻子Rosamonde孫逸仙1920年4月12日”。在生活中,宋慶齡盡心協助孫中山著書立說,當他的得力助手,在他所有的重大革命活動中,始終追隨左右,堅定支持。不論生活、學習、工作,宋慶齡都是孫中山精誠無間的相伴者。

  宋慶齡多次拒絕蔣介石“拉攏” 

  宋慶齡其實十分在意家庭生活,她精心收藏保存了大量家人照片。首次對公眾展出的一張宋美齡和蔣介石結婚照是一張原照,這張約10寸左右大小的照片制作在一個白色硬質紙板相框中,右下端銘有一個金色的金屬徽記,上面寫著“中華上海”以及 “Chung HwaStdio Shanghai”等字樣。徽記一旁是宋慶齡用鉛筆親筆簽上的“Song”。

  這次展出的珍品中,還有一張姐妹二人在大草坪上的合影。這張照片中,宋慶齡身著深色旗袍,七分袖還有著寬大袖口,戴著格子有流蘇的圍巾,端坐中央。宋美齡戴著耳環,也穿著寬大袖口的旗袍站在姐姐身后。照片夾在藍色紙質相框中,右下端寫著 “北京同生照相”。

  孫中山去世后,宋慶齡曾有一段時間旅居歐洲,1929年她回國參加完孫中山奉安大典后,6月3日就回到上海的莫利愛路寓所。這段時間裡,她深居簡出,養病看書,很少會客,母親和兩個弟弟子良、子安常去看望她。蔣介石並沒有放棄過拉攏宋慶齡的念頭,兩次派宋美齡赴上海邀請宋慶齡去南京,但都遭到宋慶齡拒絕。 1929年6月9日,宋美齡來看姐姐時,兩人暢談闊別之情,談話頗久,但當宋美齡邀請姐姐赴南京參加即將召開的國民黨三屆二中全會時,宋慶齡卻堅守1927年“七一四”聲明,拒絕了妹妹。1932年9月7日,宋美齡從武漢來上海看望宋慶齡,再次勸姐姐去南京並在政府任職,又一次被拒絕。

  和弟弟宋子文的感情十分深厚

  展品中,有多張弟弟宋子文和宋慶齡在這間寓所內拍的照片,姐弟兩人感情十分深厚。還有一張首次展出的照片,則由宋慶齡親自保存的宋子文與張樂怡的結婚照,她還在右下端用藍黑色鋼筆筆跡寫下了“Song”。

  1935年底,國民黨方面開始陸續通過幾條渠道與中國共產黨接觸,其中一條重要渠道就是通過宋子文請宋慶齡設法與中共聯系。1936年1月,宋慶齡在莫利愛路寓所約見中共地下黨員董健吾,並將一個密封好的包裹慎重交到他手中,這是宋慶齡受宋子文委托,安排董健吾以財政部派赴陝西的一個調查員身份,赴陝西向中共中央傳遞國民黨願意和中共談判、重建國共合作關系的信息。

  董健吾受命后帶著宋慶齡托送的一大包慰勞紅軍的雲南白藥和電台呼號密碼與地下黨員張子華於2月27日抵達瓦窯堡。博古、林伯渠、張雲逸等人接待董健吾,3月4日,一份張聞天、毛澤東與彭德懷的聯名電報也交給了董健吾,請他轉交南京,並提出與南京當局談判的五項條件。為國家為民族的新一次國共會談大幕漸漸拉開。

  “孫逸仙夫人”英文名片首次亮相  

  首次展出的一塊魚骨化石,即是董健吾在1936年第二次赴陝西時得到的,他在右端用毛筆簽上兩行字,贈送給宋慶齡。這塊化石的背后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1936年6月的一天,宋慶齡在莫利愛路的寓所裡告訴她的美國朋友:“你的夙願實現了,中共中央想邀請一位公道的記者和一名醫生,去陝北實地考察。 ”經宋慶齡安排,馬海德和斯諾分別從上海和北京啟程,在西安與董健吾碰頭。見面的信物是宋慶齡分別給他們的每人半張剪開的卡片。之后,由董健吾安排,兩人先后順利進入陝北,這塊化石就是董健吾這次護送任務中得到的。

  宋慶齡的一生與眾多國際友人結下深厚友誼,尤其在居住莫利愛路寓所時,她常與各國友人見面,招待來訪的國際友人,她的革命工作也常常得到朋友的熱情幫助。不少人還在她的安排下,走上為中國解放事業獻身的革命道路。宋慶齡也用名片,她和國際友人交往時用的名片是什麼樣呢?在這次展覽中,首次面向公眾的一張白色名片,非常簡單,中間隻用英文寫著“孫逸仙夫人”幾個字。

  1933年初,英國大文豪蕭伯納以77歲高齡偕夫人乘坐英國皇后號游輪開始環球旅游,2月17日到達上海。宋慶齡和蕭伯納都是世界反帝大同盟的名譽主席,一大早,她就乘坐海關小輪前往吳淞口歡迎,登船拜訪蕭伯納。中午12點,蕭伯納在宋慶齡陪同下,來到莫利愛路的寓所。下午3時,他在短暫離開后又回到這裡,在花園裡接待中外記者。這一天,他在宋慶齡家中談了好幾個小時,從中國局勢到婚姻、婦女等問題,在座的史沫特萊把談話都用打字機記錄下來,共有12頁。當天下午4時,宋慶齡與楊杏佛又將蕭伯納送回皇后號上。

  在展品中,一本宋慶齡親手保存的1933年3月1日出版的 《論語》,右上端就寫著“蕭伯納游華專號”,下面還有蕭伯納的漫畫,書中還載有《蕭伯納過滬談話記》一文。

  抗戰期間主導建設傷兵醫院  

  在此次展覽中,有一張何香凝與孩子廖承志、廖夢醒的照片也是第一次面向公眾出現。照片中的廖承志還是一個小孩子,依偎在媽媽身邊。照片的紙質框下端還有“Kuban Tokyo”等字樣,這也是宋慶齡一直悉心保存的。

  宋慶齡和何香凝曾在抗日戰爭中動員發動募捐活動,她們還主導創辦一所國民傷兵醫院,在這次展出中,宋慶齡與醫院全體職工在1932年的一張的合影照片也第一次對外展覽。當時,宋慶齡親臨前線慰問官兵時,目睹戰士醫護奇缺,於是與何香凝、楊杏佛等商議籌辦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傷兵醫院。黎照寰出借交通大學校舍執信西齋作為院址。在宋慶齡的感召下,許多愛國人士都慷慨解囊,一大批中西名醫及護理人員慕名而來,醫院很快建成,傷病員得到及時救助。

  這一時期,宋慶齡還常在莫利愛路寓所耐心聽取何香凝派來的黎沛華等人關於在上海公時學校等四處開設傷兵醫院的工作匯報,並誠懇提出意見。

  展品中,一對顯露出銅色的花瓶引得眾多觀眾駐足。這對花瓶上寫著“孫夫人賜存”,左下端則是“俞大維敬獻”,兩個花瓶上分別寫著 “潔比圭璋”、“智含淵藪”,花瓶是抗日戰爭期間用炮彈殼制作的,具有獨特價值。

  親手布置故居保持原來風格  

  1937年,迫於日本侵略軍佔領上海,宋慶齡隻得離開上海前往香港。輾轉多地后,1945年11月,宋慶齡回到闊別8年的上海,回到這個她和孫中山先生共同度過8年恩愛生活的家。宋慶齡一心要將這間寓所捐贈給政府,作為孫中山先生的紀念館。回到上海后,宋慶齡一直忙於這間寓所的維修和恢復工作。

  1948年6月10日,宋慶齡簽署關於香山路7號寓所(1942年已從莫利愛路29號改為現名)地產的《土地所有權登記申請書》。此后,這裡正式成為孫中山先生的紀念地,供世人瞻仰。在展品中,“國父故居”的印章也得到了首次展出。

  新中國成立后,宋慶齡還多次回到故居。 1956年10月下旬,她親自重新布置了故居裡的陳設,使客廳、餐廳、書房、臥室保持原來的風格和狀況。 11月,她在故居整理出包括孫中山北伐時穿的衣服、行醫時使用的醫療器具等一批珍貴遺物,還有一批珍貴的文獻也被宋慶齡整理出來,包括孫中山《建國大綱》手稿、孫中山在上海親手繪制的中國地圖、孫中山在上海撰寫的《實業計劃》英文底稿等。

  新中國成立直至宋慶齡逝世的30多年間,宋慶齡常常會親自指導擺放各種珍貴文物,對這個家,她永遠充滿著濃厚的情誼。(晚報記者 孔同)

(責任編輯:任文(實習生)、魯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