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雲錦大師接受新人叩拜 改變--書畫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收藏

8位雲錦大師接受新人叩拜 改變

2013年01月31日09:25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昨天的收徒、拜師儀式上,師傅們對弟子“戒尺加身”。蔡震 攝(圖片來源雅昌藝術網)

昨天上午,“守望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技藝”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雲錦技藝傳承人收徒拜師儀式,在南京雲錦研究所舉行。8位雲錦大師接受了18位新人的傳統叩拜,師徒們按照傳統禮儀互贈了禮品。這也是雲錦所成立50多年來首次舉行正式的收徒活動。王寶林所長表示,此次傳承活動是完成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承諾。

記者 蔡震

師傅回贈徒弟蔥和芹菜 勉勵“聰明”和“勤奮”

在昨天的收徒、拜師儀式上,王寶林所長說,“通過雲錦大師收徒、拜師儀式,希望能推動南京雲錦‘衣缽相傳、師徒相繼’的傳承工作,傳承雲錦大師們的私人秘技,培養一批守得靜、耐得苦的雲錦專業人才。”

收徒、拜師儀式分為“雲錦大師拜雲錦始祖”、“徒弟拜師”、“徒弟敬茶、改口”、“師父訓誡”、“徒弟承諾”、“戒尺加身”、“徒弟贈六禮束修”、“師傅回贈禮品”八個傳統流程。8位在設計、意匠、染色、造機、織造等各個專業領域著有貢獻的雲錦大師,分左右排座,他們接過18位雲錦徒弟的拜師帖,並簽上了自己的印章。18位徒弟則向大師們行了叩拜禮。接著,師徒相互贈送了禮物。

首先,徒弟們向師傅贈送傳統的六禮束修。這六樣禮物分別是肉干,代表感謝師恩;芹菜,代表業精於勤;蓮子,代表感謝老師的苦心施教;紅棗,代表早日高升;桂圓,代表圓滿自在;紅豆,代表鴻運亨通。師傅向徒弟回贈的禮品,都是雲錦行當不可缺少的工具,有金線,五彩絲線,孔雀羽,雲錦意匠稿(雲錦織造工藝中記錄織造程序的器具),還有蔥(代表聰明),和芹菜(代表勤奮)。

最后,由師傅們持戒尺,徒弟單膝跪地。戒尺一敲頭,師傅要求徒弟頭腦清醒,敬業樂群;戒尺二敲肩,師傅要求徒弟為傳承、弘揚南京雲錦傳統優秀文化要勇挑重擔;戒尺三敲身,師傅要求徒弟做事要有尺、有度、循規蹈矩。古色古香的傳統儀式,表明了拜師儀式的虔誠敬重之心。

改變“傳男不傳女”傳統 這次收徒就是八男十女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的周雙喜大師,秉著“寧缺毋濫”的原則,絕不輕易收徒,至今隻收了一位徒弟。“今天,我破例又收了一位新徒弟,他叫王賽,是個男孩子,今年才20歲。”

以前,周雙喜大師還有雲錦傳男不傳女的傳統顧忌,擔心女孩子吃不了這份苦。可是他昨天對記者說,“我們8位師傅,全都是男的,過去從沒有雲錦女大師。不過,我這種思想也要與時俱進。這次收徒,反而女孩子多,8男10女。”

代表徒弟上台發言的蔡向陽,不僅在雲錦所學徒了近10年,而且學歷最高,已經獲得南京大學研究生學歷。談起踏進雲錦所的經歷,蔡向陽說有點蹊蹺,“03年,我在南航讀法律,一次來雲錦所參觀,看到如此絢麗的雲錦,既好奇又震撼,我當即就敲開了王所長辦公室的門,表達了學徒願望,當然遭到了拒絕。王所擔心我不可能有持久之心。”而今,蔡向陽憑借刻苦的努力,已經成為生產部主任了。

周雙喜笑著說,“過去有說法,徒弟學會了,師傅就沒飯吃。眼下這批徒弟年輕,有活力有文化,我會毫無保留地向徒弟們傳授技藝,這也是南京雲錦的希望。”

■新聞背景

雲錦織造藝人老齡化 技藝瀕臨失傳

具有1590多年歷史的南京雲錦是中國織錦技藝最高水平的代表,1957年成立的“南京雲錦研究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形成了雲錦技藝傳承保護、文化傳播與展示,產品創新與市場發展的一體化道路,2009年9月,由南京雲錦研究所作為申報主體,南京雲錦技藝入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由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依托於人而存在的特殊性,導致了一些掌握雲錦織造絕活的藝人老齡化,而那些隻靠著口傳心授的雲錦織造秘笈更是不斷地減少。再有,雲錦傳統工藝一般都存在著學藝時間長,工作單調乏味等原因,使得雲錦的織造技術后繼乏人,瀕臨失傳。

(責任編輯:孫石磊、赫英海)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