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民辦、公立博物館應一視同仁--書畫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收藏

馬未都:民辦、公立博物館應一視同仁

溫源

2013年01月31日08:33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民辦博物館的日益增多是我國公眾文化需求增長的必然結果。截至2012年,共有535座民辦博物館在全國生根發芽,整體上還處於起步階段。民辦博物館在創辦與經營過程中對社會發展承載了哪些作用?又遭遇到哪些亟待解決的難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日前接受了記者採訪。

記者:作為我國民辦博物館的先行者,觀復博物館已經走過了16個年頭。您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馬未都:1996年10月觀復博物館獲准成立,1997年1月18日正式向社會開放,這也是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民辦博物館建設的第一步。國有的、公辦的博物館是納稅人辦的博物館﹔觀復是贊助人辦的博物館。不管是我還是周圍朋友拿出錢來辦博物館,都是對文化事業的贊助。所以博物館在門口立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每一個購票參觀的人都是觀復博物館的贊助人。

收藏原本就是我個人的興趣,但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特別是社會環境的變革,包括政府的監督指導,都促使我的初衷發生改變。直到有一天,我感受到辦博物館已經不單是個人興趣了,而逐漸演化成一份社會責任。

記者:民辦博物館發展離不開社會贊助,該如何平衡商業與文化間的沖突?

馬未都:為了博物館的長治久安,觀復博物館在管理制度上實行理事會制。我們希望說服一些志同道合、功成名就的人拿出點錢為社會做點事情。我希望博物館個人的色彩不再那麼強,盡管最早都是個人想做的事,但最終會成為社會財富。后來又提倡贊助人辦博物館,所以就吸引一些企業投錢贊助博物館。我們有幾個館是企業冠名的,但是我現在認為,這種企業冠名對博物館是有副作用的。我們再建立新館時可能會把企業冠名取消。文化一定是純淨的事,不能夾雜這種植入性廣告。所以我現在老跟他們說,你們如果真心贊助文化,就把這個牌子摘下來。

記者:民辦博物館作為一項公益事業運營費用很高,即使世界性的大博物館也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民辦博物館發展中最突出的困難是什麼?

馬未都:據我所知,全國博物館中觀復博物館是唯一沒有企業支撐僅靠博物館自身經營能夠盈利的。因為盈利我就要交企業所得稅,但觀復是非企業法人單位,所以這是一個“不是企業的單位”要交企業所得稅。多年下來觀復已累計交稅上百萬元。我本身對交企業所得稅並無怨言,但是我要考慮長遠問題:一旦博物館發生問題,誰來救濟?

我國稅法有規定,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的門票收入免稅,但民辦博物館享受不到這一條。民辦博物館和國有博物館一樣在做公益,為什麼待遇不同?民辦博物館在民政部門注冊,性質叫‘民辦非企業’,既不是社團,也不是企業,沒有開發票的資格,連在館裡賣點圖書和紀念品也不行,非得再到工商部門注冊個公司。我只是希望博物館民辦和公立一視同仁,解決企業所得稅問題,哪怕這個錢我們作為備用。

記者:民間博物館最終走向何方?

馬未都:博物館最終要留給社會,但必須要交給一個可以管理的機構。如果中國現在有非常成熟的基金會,有成熟的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品牌,我們願意把博物館捐給它。但是中國目前大部分基金會都是救濟型的,還不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所以我們自己成立了一個觀復文化基金會,由基金會理事會對博物館進行統一管理,逐漸實現由私人收藏向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轉變。

觀復博物館作為北京第一批民生服務單位獲得了政府資金支持。文化促進民生在今天已經不是空泛的口號,已經落到實處了。老百姓的物質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對精神的需求就會急劇增大,這也是為什麼博物館這幾年迅速增加的原因。(本報記者 溫源)

(責任編輯:任文(實習生)、赫英海)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