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書畫>>名人庫>>現代名家>>周韶華
人民網>>書畫>>正文

寫在韶華新作展的前面

邵大箴

2013年01月24日18:39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時光易逝,轉眼間韶華的《大河尋源》畫展已經過去12個年頭。那時展覽在畫界引起的強烈反應,至今記憶猶新。回想10多年前,我們剛從“文革”過來不久,經過一段反思,對中國文化和中國藝術的關注,心情是何等的真誠和熱烈!正是在那種真誠、熱烈的情緒和氣氛中,涌現出像韶華這樣大膽革新的藝術家,出現了像《大河尋源》那樣引人注目的展覽。也許可以在韶華那時期的創作中找到一些值得討論的問題,假如從傳統美學范疇來加入觀察和要求的話。但是,韶華的革新精神和銳氣卻獲得了畫界一切有識之士的贊許。韶華當時所追求的,也正是要和已經形成模式的傳統繪畫觀念和實踐背道而馳,試圖另辟新徑。發揚漢唐雄風,借用西方現代繪畫語言,賦予傳統水墨畫以氣勢,以構成意味,是韶華創新水墨的兩個重要方面。但是,韶華之所以在水墨創新上能取得成就和達到相當的高度,更重要的是他的視野和心胸開闊。他勤於讀書,讀哲學、美學,研究文藝理論和創作規律﹔他走出畫室,到大江大河中尋源,到名山大川中感受宇宙生命。他從書本和大自然中體悟人生,體悟藝術本質,從中獲得精神力量。所以他的作品有雄勃豪邁之氣,有剛健渾厚的力美。

  我曾經說過韶華在中國畫壇是“氣勢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對中國水墨畫來說,“氣勢”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近一百多年來文人水墨畫過分柔弱,在視覺和審美心理上離現代人太遠。當然,畫不能徒有氣勢。氣勢派的作品必須有豐富的藝術內涵才能持久地予人以藝術魅力,這也是韶華一些成功之作受到人們贊賞的原因。韶華在打開局面之后,面臨的課題更艱巨、更復雜也是可想而知的。我覺得,這十多年來,他在保持革新銳氣的基礎上,探討如何使傳統筆墨與革新氣勢相結合的難題。從旁看他的新探索,我的直觀感覺不是都是成功的,也有不盡完善處。只是讓人驚異的是,我的這位六十有五的老友,在探新的征途上是如此地頑強和執著!至於說哪些是成功,哪些是不足,一定是見仁見智。就我個人所說,我是喜歡既有氣勢又保持筆墨情趣的那些作品的。但這僅僅是個人的愛好和趣味,決不是一種價值判斷。或者說,這僅僅是出於我膚淺認識的價值判斷,而且我並非對此不加反省和質疑。所以,寫到這裡,我甚至想說,也許我不太看重的韶華的那些作品,正代表著中國水墨革新的方向也未可知。生活在這樣一個矛盾的和多元哲學、美學觀的社會裡,人(尤其是藝術家)的內心世界比任何時候都充滿著矛盾。任何創作現象都是諸多矛盾的統一體。韶華的創作也應作如是點觀。

  我知道韶華懂一些太極圖和陰陽學說,我總覺得他比普通人(至少比我)高明,能在看來迷惘混沌的氣象裡,找到指向未來的光明。

(責編:任文(實習生)、赫英海)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