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書畫>>名人庫>>現代名家>>周韶華
人民網>>書畫>>正文

河源與心源

王朝聞

2013年01月24日18:38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一九八0年春,我在武漢看到周韶華同志一些給長江寫照、表現他對長江的愛的繪畫和畫稿。它們給我的印象是這樣:好比戲曲裡的張飛,在勇猛中帶著嫵媚那樣,這個山東大漢的藝術,也是氣勢雄健而兼有優美之韻的。這個貫於深入自然境界的畫家,如今又在“黃河尋源”,而且向觀眾提供了許多記錄了他自己對黃河的美的感受的新作。

  他在文章《大河尋源記》的開端,自白地寫出他作為畫家的雄心壯志。以“時代的兒子”自居和自勵的周韶華,懷著“回答不清的苦惱”,向黃河的觀察和體驗探求解答,而且不是以概念的抽象的形式,而是以具體的造型藝術的形式作了解答。所謂“回答不清的苦惱”,是指“新的美是不是就是時代精神的自由顯現或時代理想的升華?”這次拿到北京展出的、他那些自選的作品,就是對於上述問題的一種無聲的卻是有色的解答。這些壯麗的、優美的畫面對於上述問題來說,簡直可以說是一種詩一般的解答。

  包括許多作品的標題,例如《黃河魂》或《黃河憤》,與其說作者是在為黃河寫照與傳神,不如說通過給黃河寫照與傳神的畫面,表達了獨特的審美體驗。包括對於黃河那雄偉的風貌的描繪,例如特寫般地描繪著的《咆哮》、《鎮河獸》、《月光曲》和《狂瀾交響曲》等,作為造型性的黃河大合唱,這些既有獨立性又互相聯系的畫面,它們所描繪的自然景色,令人感到驚心動魄。但是,與其說這是畫家對於未經人改造過的自然的恐懼感,不如說是他在借題發揮,表現著自己對於雄偉的黃河的深切體驗。似乎可以認為,他崇敬黃河也就意味道著對“時代的兒子“的崇敬。因為畫家對黃河及有關文化移入了自己的豪情壯志,這些畫面創造性地獲得了狀物與抒情的一致。

  為人坦直的周韶華,分明自認他的藝術成長深受畫家石魯和傅抱石的影響。較之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命者,這種態度是令人尊敬的。在某些方面可以看出,他的“大河尋源”有同時代人對他的影響。但對感受和形式風格起決定作用的,仍然是周韶華自己的心靈。周韶華說:“我不想簡單地、被動地圖解黃河,可是難點也在這裡。”他這些有關“大河尋源”的作品使人覺得:他是以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感受黃河各種壯麗景色的,而且他在“尋源”的實踐中同時創造著自己的審美感受,豐富著他那心靈的美。黃河自身隨著時代而變化著她的面貌,以黃河為反映對象的周韶華的感受與理想又受到黃河的孕育。他的“大河尋源”既探了畫源也接了心源。尋源的實踐不僅豐富了他的繪畫素材,更重要的是他的審美能力接受了黃河的哺育。沒有審美的敏感不可能這樣畫出周韶華自己心目中的黃河,沒有黃河的哺育也不可能這樣提高審美的敏感。

  周韶華已經出版過兩冊畫輯或畫選,如今又要出版《大河尋源》畫集。這本畫集,對於永不感到滿足的周韶華,不過是遠足賽跑般的一個紀程。今后,我們將會看到他那更豐富、更多面的新收獲。

(責編:任文(實習生)、赫英海)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