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書畫>>名人庫>>現代名家>>馬西光
人民網>>書畫>>正文

高原畫派的拓荒者——馬西光

譚康明

2013年01月24日17:52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粗獷、豪邁而又雄風健勁的西北高原,是鑲嵌在中國西部版圖上一顆璀燦的塞上明珠。千百年來,她在創造燦爛彩陶文化及濃郁地域風情的同時,而今又哺育出了又一驕子——畫壇杰才馬西光。

馬西光是山西臨猗人,原任青海省美協副主席。他從小酷愛文學藝術,早年他考入西安軍政大學藝術學院美術部。四十二年前,他懷揣一支畫筆,滿腔熱血隨開發柴達木的隊伍來到青海這塊神奇的土地。西北高原的人物風情,彩陶故鄉深厚的文化底蘊,培育了他的藝術,他常常被大自然的奇偉所震撼,而更使他激動不已的,是那些敢與惡劣環境抗衡,不屈不撓的征服自然的人們。他常把自己忘我地置身於沸騰喧嘯的高原生活,並用勤奮的筆不懈地描繪其中的真善美。《草原牧歌》、《高山舞步》、《套牛壯士》、《大漠汲水》、《牧駝》、《賽牛》等就是他一次次為我們展現的一幅幅新時代的塞外風情畫。

馬西光是一位勇於探索、善於創新的藝術家,在青海高原度過的幾十個春秋,他一直在致力於對中國畫傳統藝術研究的同時,善於在現實中摸索美的意境。他以獨特的藝術語言創作的高原人物畫,具有西部的風土人情、生活節奏、氣質力度,蘊含著高原粗獷、奔放的激情,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和贊美。馬西光在上世紀80年代的人物肖像畫中,寫實主義的表現語言仍然顯示了遠未窮盡的活力。例如,完成於1985年的《河源漢子》和《果洛老人》,都是此類型的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例証。

在幾十年繪畫實踐中,馬西光選擇了筆墨與肌理效果相結合的方法描繪人物,他利用宣紙洇滲的特性,把兩張紙疊在一起落墨,揭開后留下洇滲的透印效果進行創作,這種墨拓技法以往單用於山水畫的創作,馬西光將他移植到人物畫中並獲得了特殊的肌理效果,拓展了傳統筆墨的表現手法,突出了高原的蒼茫與粗獷、堅毅和厚重,也因此形成了他獨特的繪畫風格。

作為畫家,馬西光的學習精神是令人欽佩的。二十五歲時,為了在美術方面精益求精,他考入西安美院。1962年又到江西畫院進修,得到傅抱石等名師指導,后來他又參加了中國畫研究院舉辦的人物畫研究班。為了獲取創作素材和源源不斷的靈感,他幾乎跑遍了青海各地、雪山草原、戈壁荒漠,甚至在新疆、甘肅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在與牧民同吃、同住過程中,對他們的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被他們那種自然純朴、吃苦耐勞的品格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所感染。他除了主攻水墨人物畫外,還繪制了大量個性鮮明、富有高原特色的年畫、版畫、組畫、速寫等作品。

對於馬西光繪畫成就的評價,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主任姚有多說:馬西光的藝術非常有特點,他的藝術是建立在深厚的生活基礎上的,他的每張畫都有韻味,不空泛,有內容,有生活情趣,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

行文至尾,現任青海政協委員、中國書畫函授大學青海分校副校長的馬西光說:“長途關山何日盡,滿頭雪絲為藝愁。在我的創作生涯中,付出的心血似雨點溶進長江大河隨波逝去。創作的過程往往在痛苦中進行,一個真正的藝術工作者的悲喜,在於他所追求的目標是永遠不可企及的。長河漫漫,藝海無涯,我時刻自勉:‘老冉冉其將至兮,但有進兮不有止。’”

(責編:任文(實習生)、魯婧)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