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書畫>>名人庫>>李耀林
人民網>>書畫>>正文

居山研墨  辟境問途

李耀林

2013年01月24日11:00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拜訪貴州畫家工振中先生,在他的梧桐新居畫室拜讀了他30多年的舊稿新畫。從他描繪貴州的山水畫中,我看到了陌生卻又新鮮的東西,在層層靜謐的灰色墨韻中,一片片蒙蒙的山岩樹叢。那是凝重深沉的貴州山水,那是潤澤美麗的大地。畫中疏淡而變化豐富的筆墨,一脫山水畫中老生常談的舊腔調和新八股的俗氣,沉著朴實的用筆,圓潤優雅的落墨,吟出仰頌雲貴高原的心曲。

中國山水畫白唐代形成獨立的山水畫科,歷代畫家孜孜以求描繪巨峰疊翠的筆法和墨色,他們借馬泛舟,歷游山川江河,尋找山水中的筆墨,筆墨中的山水。千百年過去了,留下畫卷萬水千山,而見於畫譜中用筆用墨的構法皴法不過幾十種,由此可見立一種筆法所需的巨大代價。直至當代,凡山水畫巨匠,都有自己獨到的構皴用筆方法和面貌,而中國山水畫的構皴用筆方法,被看作繪畫風格的主要特征。人們樂道於黃賓虹的深邃墨韻、傅抱石的信筆馳騁、李可染筆墨的嚴謹厚重,但每一種畫風,又不僅僅是筆墨的錘煉。人師們運於筆端的是與自然的久久筆談,是拜訪過古人書齋畫舫的體驗,是畫家修養、情操和品格的闡釋。筆墨是苦行僧修煉的正果。

王振中先生1963年於中央美院國畫系畢業后,走進了貴州大山。王振中從師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先生,在前輩那裡見識了中國畫筆墨傳統的法度,對傳統筆墨有深刻的解讀,但他知道那並不是棲身之地。他追隨李可染先生的藝術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又要出得師門見窗外的世面,向貴州人山學習。在居山研墨的30多年中,王振中先生走烏江上下,入黔中高原,訪苗侗木屋石寨,積累了大量畫稿。他從雲貴高原的地貌中,打開山水畫新境,從純朴古拙的貴州民間文化中,拾取重新冶煉筆墨精神的火種。他畫中渾厚悠遠又寧靜安祥的山山水水,正是他30多年搭起的藝術新居。

貴州是一個使你過目不忘別而思返的地方,王振中先生長期生活在這片藝術沃土之中,他激情於高原起伏的山川,激情於柱峰天水的雄姿壯魄。他拿著輕輕的毛筆,面對大山剛勁涵蓄的石紋,他想表達的並不是筆墨本身,而是大山美的精神。他畫出持重的線、結實的皴點、豐富的灰調子,他畫出貴州山水特有的蔥郁、庄重和雄渾,他畫出貴州梯田曲轉的節奏、山谷中民居的恬淡、溫和與空靈,他畫出了貴州山水的氣派。這是王振中先生自己的藝術語言,它不同於時尚的畫風和流行的筆墨游戲,因為他的畫風是多年自然風化的結果,而不是速成的快餐或應時的胭脂。

當代的山水畫風多了起來,創造出一種新畫風,不再像古人那樣費周折了,似乎用兒樣舊菜譜加些沙拉醬,就是新畫風。有些像面具抑或印花包裝紙,掩飾的是空洞和貧乏吧。而對於王振中先生來說,他不惜作藝術的笨重勞動,他願走遠途去採摘山間的真花。他漫長的藝術旅途,每一步都接近那燦爛的有生命的山花。中國畫面對西風東進,過份迷信藝術樣式,追求筆墨的花樣,把充滿生機的自然畫成冷冰冰的符號,用蒼白的筆墨游戲和塑料花裝扮自己的風格。這是山水畫的新衰落。人們不再願意多談生活了,似乎一說深入生活,就顯得很土氣,很沒文化,有些穿馬褂的尷尬。其實,即使純抽象藝術,也要講生活,要積累很多生活才行。無論什麼新的符號,出奇的筆墨,它們反映的是畫家對美的發現,是畫家描繪美的方式。王振中先生精於筆墨和藝術形式的錘煉,但他更醉心於挖掘美的內涵。對於中國畫家來說,既要磨煉控制宣紙上的水墨技巧,又要抵制技巧的誘惑。明代以來,對筆墨的迷戀,使許多畫家遠離自然,走進了筆墨程式化的死胡同,使中國畫山水失卻了生氣而逐漸衰落。王振中先生深入貴州幾十年,傳記貴州大山的容貌,皴染高原的靈魂,形成了有鮮明地域特征的山水畫風。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王振中先生不僅創作了大量的山水畫作品,並在貴州大學藝術系和貴州藝術專科學校培養了一批批中國畫專業畫家,同時對貴州的中國畫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他在貴州取得的藝術創作和教學成就,李可染先生和張仃先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他為貴州繁榮和發展中國畫藝術付出了辛勤勞動。王振中先生的藝術活動不僅限於貴州,他的作品不斷在國內外大展展出,他還是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的客座教授,教授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王振中先生對他的中外學生傳播中國畫藝術,強調從點劃開始,從藝術精神的體驗開始,不能神化,更不能庸俗化。

在王振中先生的梧桐新居客廳裡,挂著30多年前李可染先生的課堂范畫。當他爬上了藝術的山峰,這張畫仍然在他的身旁。我想,挂在客廳的這幅課堂范畫,不只是表達師徒的思念親情,那也許是激勵他走一條師傳統師自然的苦學之路的精神力量。

今天,畫家們從四面八方雲集都市淘金,王振中先生仍穿行於貴州的山山水水……

(責編:任文(實習生)、赫英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