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書畫>>名人庫>>范揚
人民網>>書畫>>正文

一懷率真顯心性 萬毫撮墨抒豪情

夢  禹

2013年01月24日10:00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范揚先生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言語幽默、動作詼諧、態度平易,正如一些接觸過的當代書畫大師的親和風范。肆意筆墨、張揚揮寫、風范獨幟於畫壇,這種藝術大師們特有的藝術個性風范,范揚先生的作品中依然具備。至於畫學修養、藝苑涉獵,熟悉他的人會從他由學子到教授、由畫人到名家的藝途進程中體會。不熟悉他的人,單就從他作品的風范上也能感受到他畫學的素養和題材的廣泛。

  初看他的畫,有些粗服亂頭。細細品讀,其中文心畫境盎然於紙面的個性意象,率真且具張力的筆墨,凸現著個性風採。他的畫在現今的畫家中,從筆墨和風採中都找不到一個可以比較的方面。隻有與古代畫家的作品比對時,似乎看得到髡殘的遒勁、石濤的肆縱、石蹊的生澀、八大的俊逸。游心太古的畫學意旨、時代審美的意象追求、暢神疏闊的物化怡養、離形索意的造境手段,彰顯著作為畫家的學識與性情。

  范揚先生的繪畫作品,是放眼寬心方能有所感受的。如果是隻有仗山踱路的胸懷,非但不能體味畫中情景,反卻會被畫面中筆墨寬宏的風歌吹散。先生畫作,氣勢張而不狂﹔用筆鬆而不散﹔墨色厚而不臃﹔章法開合有致、收放自如。茲淺議如下:

  筆勢張揚 東西為用

  先生作畫,將有千年傳承之毛筆隨意拈在手中,時而如鏽針穿捻,時而如重錘夯鑿,筆勢沖蕩,貫氣如儲雷,線狀如箭在弩。

  中國古代繪畫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尤其用筆用墨尤為講究。依照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取向,散點透視是中國繪畫的鮮明特征,故手卷和條幅成為中國繪畫獨有的繪畫形式。與這種繪畫形式相適應的構圖(章法)方式,在山水畫上表現為開合式。而與開合式構圖相適應的筆法呈上升的趨勢。

  范揚先生繪畫中採用的筆法與傳統的上升趨勢相悖。在他的山水畫作品中,多為橫向筆勢。我以為他並非只是在用筆的方向上有別於古人,而是加強了筆勢的張力,使畫面更寬厚、更連貫,從而更具現代審美追求。並不是他有意將畫中的線條都以橫線完成,而是他的畫給人以橫向貫氣、縱向生發的感覺。他畫中的韻勢與同代畫家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在氤氳的嵐山中、在橫拖豎抹的筆勢中,他畫中的山水總有種拓向兩旁、橫貫東西的韻勢在畫面張揚,使你的目光一旦走進去,回環在線條的纏繞中不忍脫離。

  他畫中的線條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它們以物象生態的活力生動著畫面。起筆收筆無意刻畫,卻在運筆的使轉中將墨色入紙三分地揉進素宣,散發著線性的活力,彰顯著線性的韻律,表述著線性的內美。他的畫,孕育著中華氣度。他

  畫中的設色具有很強的表意性,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設色濃重而不平板、對比而不艷俗,起著聲色物象、孕育文雅的作用。他的畫又有著西畫的風採。

  承傳古制 南北兼容

  他的畫有水墨淺絳者,水墨交融的物象轉換在紙面營造著儒雅韻致的典范。他的畫有工寫重彩者,被那些生動的長短寬窄線條守護著、牽挂著、輔佐著山水或人物的意境。墨色濃淡渾然天成。墨與色相互顧盼著、眷守著和諧出優美的景物。

  先生說過 :他母親一族中有蒙古的血統。所以,他具有南人北稟的氣質。他的畫正是集中了北派的剛健雄強和南派的潤秀華滋。從畫中顯現的筆墨韻致上可感受到,潤澤了物象的本體,升華了物象的內涵。

  他筆墨的渾厚出自他胸臆的寬宏。南方的風土養育了他潤澤靈秀的從容。將南方儒雅秀潤的內裡融入北方人文經久的框架,一個積累了外柔內剛的畫家,一幅幅內收外展的畫作,將視覺的意想牽出,懸於紙上。

  他的筆墨出自對歷代畫家的私淑,並不保守於前人已有的畫學程式與藝術語言,是他面對紙筆的藝途追求。大智大勇的藝術探求,使他從容不迫地站在當今中國畫壇的前沿。他的筆墨不同於古代繪畫的符號性藝術語言,萬物本就不是規劃刻一的形象。他以對物象的真實感懷,創作出真情實感的繪畫作品。每到一地,心手相應地記下真實與真情的感受。甚至出訪異國都畫囊盈滿而歸,異國風物在他筆下延展著我的視覺,我的視覺裡他的筆路在拓寬。就是這不斷拓寬的筆路,使他寬廣的胸懷熔鑄了大氣渾然的畫風。

  范揚先生的繪畫作品,有著厚古的南北傳承,有著開今的奇思妙想。從他承傳古制的深厚學養、發揮個性的內涵外沖、故我自在的心性高古、筆路瀟洒的意境新生,讀他的畫作,如對好友、臨春風。看他畫時行筆,險如人生。讀他完成畫作之意境,妙如神工。

(責編:任文(實習生)、赫英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