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18日電 12月16日,由中央美術學院、人民網共同舉辦的“百年央美 美美與共”迎新茶敘活動在人民網演播廳圓滿完成。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攜眾知名書畫家走進人民網,共敘央美百年輝煌,用筆墨共繪新時代,用丹青傳遞文化馨香。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梁永琳,人民網總編輯、書畫研究院院長余清楚出席活動。
今年是央美百年紀念,走過這一年,在年終迎新之際,此次活動為央美百年系列活動增加了一個美麗的音符。
梁永琳,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梁永琳——百年央美走過一段輝煌的歷程,尤其新中國成立以后,央美在教學、研究和創作方面也是成績斐然,這方面一直是我們人民日報報道的重點,我希望在新的時代裡面,央美人能夠呼應整個社會的期待,在范院長的引領下,扎根人民,謳歌時代,立德樹人,再造輝煌。【詳細】
完善美術學院現代教學體系
郭怡孮——我很有幸,1978年到了中央美術學院,等於接了我父親的班。那時百廢待興,中國畫系正要補充教員,國畫、花鳥也需要一些教員,在這樣一個大發展的時期,因為我熟悉我父親和葉淺予先生、李可染先生、蔣兆和先生、李斛先生、宗其香先生這些老先生,他們建立了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的理論技巧:“臨摹、寫生、創作”三位一體同步共進的體系,我到美術學院,也在努力實踐這種體系。【詳細】
認識中國畫本質 重視筆墨結構
張立辰——潘天壽先生曾經有個主張:要想走進中國畫就必須看懂中國畫,看懂中國畫以后,要認識中國畫的本質,尤其是語言本質,中國畫靠什麼?靠筆墨,不管古代的和現代的,和中西結合的,要完成這張畫,這張畫從主題思想到意境,到藝術表現的趣味和手法,都是筆墨結構承載的。筆墨結構才能夠承載這些內涵,這些內容。對筆墨結構的講究,是潘先生一直主張的。在這一點上,我將潘先生的理念和中央美院的傳統結合了。【詳細】
用美育來塑造人
薛永年——央美百年實際是美育的百年,美育有著非常悠久的傳統,但是到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又把它正式提出來,蔡元培先生講要以美育代宗教,文化運動不要忘了美育。實際美育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創造力的問題,一個是高尚純潔,解決品格問題。用美育來塑造人,一個是塑造心靈的品格,一個是發揮它的創造才能。【詳細】
講述十年創作《開國大典》的體會和收獲
唐勇力——重大歷史題材的美術創作工程有一百多個不同的歷史時期的題材,由全國美術家來選擇。可是新中國誕生這個題材,《開國大典》這個題材,當時沒有人選,因為《開國大典》這幅畫,在1953年的時候,董希文已經畫過,畫得非常好,已經成為這個世紀的經典之作,可以說人人皆知,是我們新中國時期的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這件作品像一座大山一樣,沒人敢去碰,我也不敢申請。但是最后組織委員會和藝術委員會開會研究選擇畫家,最后選擇我來畫。【詳細】
用學到的傳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崔曉東——藝術要繼承傳統,同時要發展,要根據時代的需求,根據你自己的感受,不能墨守傳統,但是不能沒有傳統.李可染先生那一代人都有非常好的傳統功底,這是給我的一個很深的影響,你必須有非常好的傳統功底,在這個基礎上,你要發展,你要往前走,要根據自己的感受,根據時代的變化往前走,所以我的畫基本上是這樣,我畫了很多年傳統,在這個基礎上,我希望用我學到的傳統來表達我自己的感受。【詳細】
筆墨的時代嬗變——每一次對古的回憶都是為了求新
丘挺——從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元代,像李公麟、米芾、趙孟頫到明代董其昌提出的復古思想,其實每一次對古的回憶都是為了求新。傳統裡怎樣銜接它的當下性和當代性,他們那個時代的當代性。中國人強調的當代性,我想它是建立到對過去記憶的再展示,當中闡釋有才情的、格調的、性情的展示。我想在今天中國要重新強調文化自覺、文化自信,這種對傳統的再自覺、再自信的基礎上,我們再談它的現當代性,它的基礎才扎實,才可能真的可以走向世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