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央美 美美与共”圆桌访谈——唐勇力
唐勇力讲述十年创作《开国大典》的体会和收获
主持人:百年央美,美美与共,大家好,欢迎关注中央美术学院、人民网迎新茶叙圆桌访谈。本场的嘉宾是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家唐勇力先生,唐老师,您作为当代中国画创作者的中坚力量,您创作的央美百年经典之作——工笔重彩巨构《开国大典》,显示了中国气派,也是当代中国美术的代表作,请您为我们分享一下为央美百年创作中贡献如此巨制的创作体会。
唐勇力:这幅主题性创作是在2006年文化部、中宣部和财政部联合举办的中国历史美术主题性创作的美术创作工程中创作的。
重大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工程有一百多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题材,由全国美术家来选择。可是新中国诞生这个题材,《开国大典》这个题材,当时没有人选,因为《开国大典》这幅画,在1953年的时候,董希文已经画过,画得非常好,已经成为这个世纪的经典之作,可以说人人皆知,是我们新中国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这件作品像一座大山一样,没人敢去碰,我也不敢申请这个题材。但是最后组织委员会和艺术委员会开会研究选择画家,最后选择我来画。
刚开始的时候,脑子是空白的,不知道怎么画,但是慢慢通过了解新中国建国史,包括开国大典时期的所有资料。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想既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我就把全体政府委员全部画上了,预示着第一届政府参加人员,这个构思出来以后就受到了肯定。但是现实中有很大困难,自己给自己设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要寻找大量的资料,找人物形象。因为你要画这个题材,人物形象是第一位的,要把每个人画得像,要有神气,我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收集资料、寻找资料。
我觉得最大的体会有两点,一是用中国画的形式来描绘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政府的成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我想,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因为我们以前有一个共识,好象中国画画重大题材很困难,几乎都是用油画表现。后来事实证明,通过这幅画的创作,中国画完全可以承担重大历史题材,尤其是我们用了中国最传统的工笔画的形式,是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了自己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且完成度还算比较好,大家也都比较满意。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体会,中国画能承担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
第二个最大的体会和收获,就是创作这样重大历史题材,应该说不光是靠艺术天赋、艺术能力,还要靠坚韧的意志。因为这幅画从接收任务到最后完成这样的巨幅作品,挂在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的正中间,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应该说,这十年的时间,从我个人来讲,真是历尽了辛苦,有那么一句话,也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晁错论》当中的一句话,他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做一件事情,光靠自己的聪明或者智慧还不够,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所以,我在创作当中最大的一个体会就是意志的力量,在创作过程当中,我生了好几次病,因为疲劳造成的。但是,我还是用自己的毅力把它坚持下来,而且还能够把它画得好,我想这个太重要了。人的一生要想做好一件事,除了自己的聪明以外,意志的力量真的是巨大的。
主持人:唐老师,作为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的院长,您在主持中国画学院工作室的时候,提出了“为中国画”的宗旨,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宗旨的核心精神?
唐勇力:“为中国画”这四个字提出来,是在2010年的时候,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准备举办一个大型展览,在中国美术馆。这个展览是基于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老一代艺术家的精品力作和现职教师的作品,集中在一起,应该说百年的中国画的宗师和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在中国美术馆集中的一个展示,实际上是代表了新中国美术的中国画的发展史。所以,我们为这个展览起主题名的时候,不断地研究讨论,最后我们用这四个字“为中国画”。这四个字的主题命名之后,应该说在展览的期间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的理论家和学者对这四个字的主题给予了赞赏,觉得这四个字主题非常好。应该说它具有一个双重性,当时我们这样想,“为中国画”实际上是为了中国而画,还有就是为了中国画的发展而努力,是有双重意思。为中国画,为我们中国人画画,画什么画?中国画。还有为中国画的发展,为中国的民族文化而去努力,作为一个教育单位来培养我们的莘莘学子。实际上是双重意思。我想,这也是中央美术学院能够担负的一个主题思想。
所以在今后中国的美术教育、美育的发展过程当中,尤其是中央美院百年校庆之际,我想“为中国画”这四个字成为我们央美或者央美国画学院的一个理想和目标,也是我们历史的责任和承担。所以,我们用“为中国画”这四个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