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揭秘画家傅抱石对篆刻执着与痴迷【3】

蒋频
2017年08月29日08:22 | 来源:美术报
小字号
原标题:印痴 画家 傅抱石

傅抱石 梅花山图 1960年

而立之年的傅抱石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美术学院,投拜于美术史泰斗金原省吾的门下。傅抱石从翻译导师的《唐代之绘画》开始了对中国绘画史更为专业和系统的研究,撰写了《论顾恺之至荆浩山水画史问题》一文。接着,他开始撰写关于石涛的评传,以此表达自己对这位著名画家的景仰。而后,傅抱石完成了《中国绘画理论》和《论秦汉诸美术与西方之关系》的研究和写作。这一时期,傅抱石在美术史论方面成就累累,在许多领域都填补了美术史论研究中的空白。

在日本留学时,傅抱石专门拜访了郭沫若,彼此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友谊。傅抱石在美术史研究中经常向郭沫若请教,在绘画创作上也不时得到郭沫若的批评。而郭沫若也在这种交往中不断地发现傅抱石的艺术天分和才华,每见傅抱石的得意之作都为之题咏。

1934年5月,在导师金原省吾的帮助下,傅抱石的首个个展“傅抱石中国画展览”在东京银座松坂屋举行。金原省吾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这个期待了这么久的展览会终于成功了!”不久,傅抱石的篆刻作品《离骚》又夺得全日展冠军,他的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

1936年的暑假之后,应徐悲鸿聘请,傅抱石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1939年以后的6年多时间里,傅抱石一方面在中央大学任教,进入了史论研究中的高峰期,另一方面他又完成了从篆刻和史论研究到绘画创作的过渡。1944年9月,傅抱石创作出代表作《夏山图》,说是表现唐人诗意,更多的还是蜀中山水秀美的景致。尤其是作品中的墨色表现,浓墨处浓黑透亮,淡墨处秀逸而朦胧,蓊郁淋漓,气势磅礴。此外,作品中傅抱石用笔也变化多姿,在墨色将干未干时,以散锋乱笔尽情挥写,体现了傅抱石用笔经典特征,“抱石皴”正是形成于这一时期。

1958年《傅抱石画集》出版,郭沫若在序中提出“我国绘画,南北有二石。北石为齐白石,南石即傅抱石”。郭沫若还手书“南石斋”赠予傅抱石。而这本画集的出版,也使傅抱石在中国画坛上奠定了地位。给傅抱石带来更大声望的则是为人民大会堂绘制了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不仅在绘画领域有着非凡的造诣,在书法篆刻上亦有深邃的修养。他认为篆刻不仅是一门技术和艺术形式,而且更有着思想观念、思想情感的真切表现。傅抱石的篆刻初取汉印的长处,对明清以来皖派、浙派的技法均加以融会贯通,晚年则进一步打破了浙、皖、金文、汉印的界限,自创宗风。故此,傅抱石的篆刻作品真率自然、端凝浑穆、宽博峻拔、茂密疏朗、雄秀古雅、敛放自如,在篆刻艺术中创造出自成一体的精神风貌和风格特色。

傅抱石积极参与了恢复西泠印社的各项活动,并以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艺术创作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三任副社长。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