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成都一工地发现盛唐时期人工园林遗址

2015年07月14日08:08    来源:华西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成都一工地发现盛唐时期人工园林遗址

  1000多年前的盛唐,益州城(当时的成都)的西北角,有一座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寺庙——净众寺,为成都人熟知的“万佛寺”的前身。

  寺院内,一米多深的水渠蜿蜒着,九里堤引来的郫江(府河)水流经其中。入夜,“明月照沟渠”,波光粼粼。

  成都盛唐园林遗址

  成都盛唐园林遗址

  1000多年后

  一幅盛唐时期园林的图画,在2015年3月至7月间徐徐展开……今年3月,成都市考古队进驻了通锦路3号的一处工地开始抢救性发掘,直到7月初发掘结束,一座古代园林式景观遗址露出真容。据发掘现场成都市考古队的负责人易立透露,这里极有可能是盛唐时期“净众寺”内的一处园林。

  发现1

  【水渠】

  盛唐修建,废弃于北宋初期

  说起这座园林式人造景观遗址,不得不谈起它旁边的一座古建筑——万佛寺。斗转星移,万佛寺旧址大致就在通锦路旁的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处。

  今年3月,距离万佛寺旧址不远处的通锦路3号一个项目开始施工,成都市考古队进驻了工地,开始抢救性发掘。截至7月初发掘结束,成都市考古队共发掘了约2500平方米。这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全长约90米的唐代砖砌沟渠和人工池塘。

  12日,记者在发掘现场成都市考古队的负责人易立的带领下,来到发掘现场。青砖铺就的水渠蜿蜒曲折,最宽处有近6米,最窄处不足1米,深1.6米。砖石大部分是唐砖,中间偶尔夹杂的花纹砖,则是来自较早的南北朝时期。易立说,西侧为水流入方向,分叉后一支向南回旋呈“山”字形,另一支流向东北,被后期修建的水池所破坏。

  在池内,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建筑构件和生活用瓷,推测其修建和废弃回填的时间与水渠大致相同。也就是盛唐时期修建,五代末到北宋初全部废弃回填。

  水渠旁,还能看到乱石铺就的建筑基址和一口水井,不过,这座同时期的建筑保存很差,连形制也搞不清楚了,因此无法复原出来。“水渠两边的地势比较高,总是改建、修建房子,旧址很容易遭到破坏。”易立说。

  发现2

  【台阶】

  表明与唐代净众寺有关联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成都兴建了大量寺院。《成都通史》中说,根据存留的历史文献记载,可查询到这段时期成都的寺院,就有43处,包括了大慈寺、多宝寺、草堂寺等。

  四川省博物院的一件南朝梁中大通五年释迦像题记中,记录其功德主为鄱阳王世子萧范(任益州刺史),供奉于“安浦寺”,便是净众寺南朝时的称呼。而四川省博物院馆藏的万佛寺出土的唐代石造像,雕刻精美。这说明,至少在“会昌灭佛”之前,位于“郊外”的万佛寺仍香火旺盛。

  遗址东北侧,曾出土大量的万佛寺石刻造像。遗址中水渠的北段,还有一处外壁保留着不规整的台阶。石像笨重,废弃后不会散失到距离原存放地点太远的地方。种种迹象表明:这处园林式人造景观的修建和唐代净众寺的历史,或有一定关联。

下一页
(责编:魏欣宁、潘佳佳)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