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心斋清禄集】
早在中国嘉德2013 年春拍曾推出牧心斋珍藏“ 一案四时春—文房清供”专场,得到各界藏家的认可,成绩斐然。牧心斋主人张明先生自早年耽好古器,经过两年的积累甄选集结而成的《牧心斋清禄集》,在年初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其中所列之器此次将在中国嘉德2015 春拍专场中呈现。
《牧心斋清禄集》精品专场中的名品包涵了著名英国古董商尼古拉斯 葛第礼(Nicholas Grindley)旧藏的“17 世纪 黄花梨花卉纹笔筒”花瓣形口,筒壁厚实。外壁减地浮雕茶花、梅花、玉兰、海棠。四组花卉自岩石间丛生,花叶饱满,如迎风拂动,枝叶翻转,阴阳向背,各有情态。底部浮雕石体荦确,其形神、韵味俱佳。其色泽不静不喧,肌理如行云流水。同类题材的作品,也见于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如“文父”紫檀木雕花卉图笔筒。
另外,“清乾隆 竹雕蝉纹提梁卣”从器型到纹饰,均仿商周青铜器,在造型、尺寸、纹饰、做工上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如出一辙,推测当年曾制作了同样的两件,一件深藏皇宫,一件流落民间。此件曾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纽约知名的收藏家与古董商庞耐女士(Alice Boney,1901-1988) 旧藏。而海外中国文物收藏界的知名收藏家如欧文夫妇(Florence and Herbert Irving)、安思远(Robert H.Ellsworth)、艾斯肯纳齐(Giuseppe Eskenazi)等都曾受益于她的影响。
牧心斋主人张明先生多年精研铜炉, 其专著《明清宣德炉》于2012年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本次专场包含的15 世纪“ 大明宣德年制”款铜浮雕云龙纹象首耳簋式炉、17 世纪“珍玩”款筒式戟耳炉、17 世纪“镜阅阁主人款”马槽炉以及清乾隆“ 乾隆年制”铜鎏金凤纹笔掭等皆是牧心斋主人多年珍藏,鲜少示众,其艺术与历史价值不可小觑。
【案上云烟—文房雅玩】
作为工艺品部传统专场的“案上云烟—文房雅玩”,延续了一贯的私人与世家珍藏风格,包括了古斯塔夫 艾克(Gustav Ecke)与曾佑和夫妇、坂本五郎(Sakamoto Gorō)、李氏家族所藏珍品,汇集笔筒、笔舔、砚台、墨床、砚屏等案头清玩,亦有文人士大夫生活所涉古琴、赏石、钟、鼎、炉、瓶之器,大可构建一个完整的古代生活图景
其中出自英国老牌古董商SPINK&SON,经李氏家族(李汝宽、李经泽父子)旧藏的“明 ‘大明万历丙戌年制’剔红龙纹葵花形盖盒”随形开光,海水江崖上,紫气祥云间,五爪苍龙追逐火珠飞旋盘桓,其态矫健威严。周围环饰折枝牡丹,盒内及底均髹黑漆,底部刀刻“大明万历丙戌年制”楷书款。尽显万历时期雕漆以龙凤祥嬉或双龙戏珠的形式所呈现的皇家气派。
“清乾隆 铜凤凰摆件”以精铜造,其灵芝凤冠高耸,长颈翎羽迎风伸展,双翼丰满,长尾逸地,立于山峦之上,山峦嶙峋崎岖,烘托出凤凰的庄严秀丽。凤凰全身翎羽清晰,造型雍容灵动,颇有一派不可一世、远绝尘俗的气势。 如今在北京故宫的翊坤宫前和体和殿前,以及颐和园的仁寿殿前和排云殿前,为清代大型铜凤凰,分别置于多是清代光绪年间铸造。此件采用多种工艺铸造,不惜铜材,线条流畅,工艺精湛,处处彰显出皇家之尊贵气质,当是清代乾隆时期宫廷装饰艺术的典型代表。
此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专场包含了日本现今最具影响力的古董商号“不言堂”创始人,被欧洲人誉为“小拿破仑”,屡次缔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的坂本五郎(Sakamoto Gorō)私人珍藏文房用砚,其中不乏石质绝佳的端、歙、洮河、等珍贵名品。如“明 洮河石兰亭修禊砚”砚体椭圆形,砚面及四侧浅浮雕兰亭修禊图,描绘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同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兰亭行“修禊“之礼时的场景,王羲之的著名法帖《兰亭序》便记述了这次盛会的情形。砚面雕刻兰亭景色,以曲水作墨池,池水间以小桥相连,下方宽阔平坦处为砚堂,侧壁环刻修禊图。砚背覆手深窪,浮雕浴鹅图,群鹅嬉戏于水中、案上。此件形制古朴稚拙,石质细腻,黄中透绿,石质优良,通体运用了线刻、浅浮雕、高浮雕等多种技法,雕刻精湛,不失为洮河砚的佳作。
【金石逸趣】
印石是中华古文字艺术中“篆刻”的载体,在印石的选择上不仅要有独特的材质美,而且石性也很讲究,其中以细、冻、实、纯的叶腊石、高岭石为上,而被开发最早,用量最大的当属“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巴林石”,因此也被冠以“四大国石”之称。
2015 年春拍中国嘉德国石篆刻部分为诸位奉上了“可石怡情—现代国石臻品”与“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两大专场。“ 可石怡情—现代国石臻品”专场,亦延续了此前风格,汇集了四大国石的上品印章及摆件,并且石质更胜以往。
石帝田黄,自古即十分稀罕珍贵,又难见大材,尤以田黄方章最为难得。“寿山田黄石螭龙钮方章”形材硕大,重约100g,其质地冻透润泽,细腻凝润,质感绝佳。肌体内萝卜丝纹清晰绵密,通体呈橘皮黄色,又外裹一层明显包浆,悠然古朴,可以推测,制此方章所用田黄石之硕大,品相之完美方可切割出此物,令人称绝。
当代篆刻部分汇聚了全国各地诸多篆刻名家的代表作品,又几乎都是吉语闲章,皆印材、印面俱佳,十分值得热爱篆刻艺术的朋友们关注。本专场中最为惹人注目的当属“怀玉印室藏西泠六家篆刻作品”,包含了西泠八家中丁敬、蒋仁、黄易、陈鸿寿、陈豫钟、赵之琛这六家。其中“丁敬刻 青田石印章”,印文:“采芝山人”,边款:“丙子正月,过春草园刻此印,鈍叟并记。”丁敬为浙派开山鼻祖,位居西泠八家之首,其传世作品极为稀少。此印以丁敬所擅长的切刀法入印,其风格苍劲质朴,独树一帜。更为难得的是此印经《修盦所见印存》、《中国篆刻丛刊》、《丁丑劫余印存》等多次权威出版著录,实属难得之珍。
寿山田黄石螭龙钮方章 2.7×2.7×5.8 cm.; 重99.6g
古籍善本
2015 年春拍,在众多藏家的鼎力支持下,古籍部一如既往推出多场拍卖,共设“笔墨文章—信札写本”、“古籍善本”、“海岚 里昂的东方传奇—里昂藏历史照片及文献资料”3个专场共400余件拍品,涵盖古籍善本、碑帖信札、史料文献等多种门类。
【古籍善本专场】
古籍善本专场中共有拍品146 件,其中元刻巾箱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1 册,为元代刘应李所辑。书内钤有“五福五代堂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天禄继鑑”、“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琳琅”,原书签题“宋版事文类聚第四十七册”,为天禄琳琅散失之物。
《清惠陵样式雷图档》13张,为清内府“样式雷”绘本,系清穆宗爱新觉罗 载淳(同治帝)的陵寝建筑图样。图中以小楷将陵墓建筑细节及建置一一注明,并描画陵墓周边山脉、水道等自然屏障,更于选址勘测图、地盘图、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等详加注释,系了解清代帝王陵寝建置布局极为重要的原始材料。图档尺幅阔大,描摹精致,色彩艳丽,楷法规整,品相亦佳。样式雷是清代负责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氏建筑世家,因长期掌管样式房而得名。2007 年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2014 年9 月落成的国家典籍博物馆专辟“样式雷图档精品”展厅,都体现了国内外公私收藏对样式雷图档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的认可与推崇。
宋拓本《宋拓麓山寺碑》1 册,此册传拓绝无填描,用宋棉纸,笔画分明,字口肥粗,书体遒劲,考据处碑文第二十七行“江夏黄仙鹤刻”六字未损,当为南宋初期拓本。首有张伯英题签,内有方若己丑(1949 年)为民国藏家蓬莱墨花庵主人孙南耕题跋,皆为是拓增重。碑刻宋拓传世极稀,甚为难得。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