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嘉德春拍蓄势待发 潘天寿李可染巨制领衔大观之夜【10】

2015年05月07日09:20    来源:人民网-艺术收藏频道    手机看新闻

  【笔墨文章——信札写本】

  中国嘉德2015春拍“笔墨文章”专场,共计拍品181件,推出若干重要文化学者手稿系列及名家旧藏系列。

  1.霋岳楼往事——马宗霍藏章太炎先生系列书札

  马宗霍为章太炎先生晚年弟子,但其与章太炎先生关系之密切却远在众多早年弟子之上,其亲近从此十三通信函中可窥得一斑。

  章太炎致马宗霍先生信札1通7页,此通信札为章太炎先生解答马宗霍撰写《音韵学通论》时之疑问而作。在信中太炎先生探讨了韵的变迁。

  2.潘重规先生旧藏黄侃量守庐日记系列

  此批日记自戊辰六月写至十二月,黄侃先生的此七本日记内容颇为丰富。或呼朋唤友,杯酒交错,或游山玩水,状物咏怀。或蛰居书斋,潜心校勘。小楷书写极为精彩有神。

  3.中研院学者信札手稿系列

  中央研究院是1928年在南京成立的一个独立的国家级学术研究机关,蔡元培先生为第一任院长。中研院集中了当时有享誉国内外的顶尖学者百余人。此系列汇集了中研院学者胡适、傅斯年、陈寅恪等大师的信札及手稿,以及1928年中山大学向中华民国大学院呈报筹备中央研究院语言历史研究所工作的公函。是研究中研院史语所最为重要的档案资料。

  《国立中山大学呈中华民国大学院就筹备中央研究院语言历史研究所准备工作的公函》,此份文件堪称傅斯年在创办中研院史语所的天才构想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佐证。

  《陈寅恪致傅斯年信札》系陈寅恪先生在收到史语所(静心斋)寄来的聘书之后致信傅斯年。

  在接受史语所聘请之前,陈寅恪一直在清华国学院任教并兼任清华中文、历史两系的教授。鉴于陈寅恪的盛名,霸气的傅斯年特许他在清华兼课,但是要求已经在北平郊外清华园定居的陈寅恪“至少可以在北平每周住数日”,以便兼顾史语所的工作。于是,陈寅恪除保留清华园新西院36 号的寓所外,另在北平城内西四牌楼姚家胡同3 号租赁了一处宽敞的四合院,并把其父陈三立从南京接来居住。且两处都安装了当时极为稀有的电话。这一时期,可以说是陈寅恪一生在生活上最舒心,精神上最得意,学术上最有创见的极盛时期。

  《傅斯年书“胡适获普鲁士国家学院会员”新闻稿》系傅斯年先生专门为胡适先生于1932年6月2日被普鲁士国家学院聘为该院哲学史学部通讯会员一事所撰。1932年6月2日,德国普鲁士国家学院致函胡适,聘请他为该院哲学史学部通讯会员。这是该院第一次聘请中国会员,它表达了国际学术界对胡适中国哲学史研究成就的高度承认。傅斯年先生专为此事写了新闻稿。文中不吝赞美之词。

陈寅恪致傅斯年书札近代手稿本1通2页

  陈寅恪致傅斯年书札近代手稿本1通2页

  4.俞平伯先生旧藏系列

  俞平伯先生为清末硕儒俞曲园先生的曾孙。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 此次春季拍卖会所集俞平伯先生旧藏一十九项,可见俞氏一族三世之文质,其中故实,尽识于点墨之间。

  其中《友朋书札》系俞樾先生旧藏。先生所集先人信札遗墨,可见清中后期文人、学者之笔力才情。分为师门、前辈、同辈、世弟、姻族、后学、门生等目,归而统之,计有章太炎、瞿鸿禨、潘祖荫、郑文焯、孙诒让、莫友之、李慈铭、丁丙、王先谦、江标、沈葆桢、陈其元等人,可谓清末学人书札之大观。

  5.故宫博物院和中央博物院文物南迁的片段资料

  1949年前后,故宫文物从大陆南迁至台湾的记载与故事很多,争议也很多,但昔日历史的真相却只有一种。此组档案资料可为史海钩辑之一助,帮助我们进一步揭开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真相。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31日的一则总统府代电》,是蒋介石通知杭立武次长,已请海军派舰运送文物三千箱赴台的公文,故宫文物南迁台湾,众所周知是由宋美龄委派杭立武先生主持,虽然时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曾在回忆录中提及是他任内的决定,但事实上大权掌握在时任次长的杭立武手中。此通电函堪称是唯一可资证明蒋介石实际介入文物南运的文献。

  【海岚 里昂的东方传奇】

  里昂保存的影像和文字资料,已经尘封了六十余年。里昂的东方经历,注定在他身后将会成为一段令人瞩目的传奇。

  他参与开辟中国西南、西北的诸多航线,亲历了首航上海- 昆明航线,首航中美航线,在中国现代航空史上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经历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其保存的有关资料,甚至可以改写这段历史过程;他记录了残酷的淞沪抗战,向世人展现了那段不容篡改的真实历史场面;他多才多艺,是赛车手,同时拥有驾驶飞机驾驶执照,也是好莱坞舞台上的演员,拥有版权的作曲家,也是业余的而具有专业水准的摄影家。

  他为人忠诚,成为张学良及其家族之间的信使,张学良家眷的保镖、财务经理人,以及张学良私密文件的保存和守护者;他社交活跃,与当时中国社会上层保持着良好关系,尤其是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等军政要员;他兴趣广泛,爱好各种收藏,钱币等;爱好民俗、风景摄影,爱好演艺和音乐。

  里昂生前所收集保存的一切,无疑是为了将来的一部他在东方经历的传记,很可惜他自己没有完成,这里断断续续的展示出来,然而里昂所思所想已随他的离世而远去。至于里昂为何没有完成自己的传记,里昂夫人有一段令人值得玩味的话:他计划写关于他在中国历险的书,但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以为明天一定会到来,1973 年他去世了,这本书也随他而去。或者是他知道的太多了,我记得他说过的话:“如果我说出一切我所知道的,很多人头会滚落在大街上”。

  这批影像和文献资料就是里昂的生平传记,他的故事值得后世铭记。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张卉、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