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SAI:让艺术品死而复生(图)

2015年02月15日08:29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SAI:让艺术品死而复生

杰夫·昆斯《气球狗》(上);

  杰夫·昆斯《气球狗》(上);

该作品损坏后(下)。

  该作品损坏后(下)。

毕加索《玛丽·德蕾莎·华特尚像》

  毕加索《玛丽·德蕾莎·华特尚像》

  □□景晓萌 编译

  在美国作家本·勒纳的新作《10:04》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主人公来到位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损坏艺术品之家”参观,进入展厅后,他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闭上眼、伸出手后,摸到了一些瓷器碎片:“其中有球状的、片状的,感觉像是某个塑像的残片。”当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手中握着的竟是美国著名波普艺术家杰夫·昆斯的《气球狗》雕塑。主人公不敢相信,这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竟然在自己手里,即使是残片,也意味着不菲的价格。

  在书中描述的“损坏艺术品之家”中,像《气球狗》这样的名作还有很多,如美国著名波普艺术家吉姆·戴恩的绘画、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照片等。此外,这些作品还有一个共性,就是它们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并已退出艺术品市场。如果从艺术品保险业的角度来看,它们都被认定为“全损”。然而,如果仅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出现在这些艺术品上的损伤有很多是极其微小的,甚至肉眼难以发现。当小说中的主人公仔细检查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照片时,他没有发现任何损坏:“照片上完全看不出划痕、刮花、褪色或污点。”相反地,这些所谓“已损坏”的艺术品却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审美趣味。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什么样的艺术品需要修复?又是谁来决定它们需要修复?是否存在确定的标准?作品中的一个细小的裂缝,是否就意味着它只能走下展厅、退出市场?

  “残损”的艺术品也可再生

  有人认为,勒纳的作品描述的是一种后现代语境中的幻想场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勒纳表示,《10:04》中的“损坏艺术品之家”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损坏艺术品中心”(Salvage Art Institute,以下简称“SAI”)。2009年,SAI成立于美国纽约,其创始人埃尔卡·克拉耶夫斯卡是一位波兰裔美国艺术家。SAI的创立,源于克拉耶夫斯卡在艺术品市场发现的问题。“有很多艺术品被认定为‘已损坏’,它们不值得修复,在市场上也不名一文。唯一记得它们的只有现在的主人——保险公司。”克拉耶夫斯卡说。

  2009年5月的一天,克拉耶夫斯卡与她的邻居、任职于法国安盛艺术品保险(AXA Art,以下简称“安盛保险”)的罗斯小聚,一次平常的聊天成为SAI得以创立的机缘。罗斯介绍,安盛保险的仓库中积压了很多“损毁艺术品”,这些作品多为名家名作,藏家为它们购买了保险,但由于不同程度的损坏,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作品被藏家放弃,根据保险条例,安盛保险在赔付一定金额后成为这些作品的新主人。然而,由于这些作品已被贴上“损坏”的标签,在艺术品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对于如何处理它们,安盛保险的相关负责人也是一筹莫展。

  与罗斯的聊天启发了克拉耶夫斯卡的灵感:“自那之后,我一直在想,应如何为这些艺术品下定义?它们还应被称为‘艺术’吗?或者可以看作‘已死的艺术’?最重要的是,其中很多作品损坏程度并不严重,但却无奈地退出市场。在整个美国、甚至全世界,这些作品的数量绝不是一个小数目,怎样才能让它们再度焕发新生?”

  克拉耶夫斯卡决定为这些“已损坏”艺术品的“再生”做些大胆的尝试。她说服安盛保险的相关负责人,为她的项目提供一些艺术品样本。在克拉耶夫斯卡收到的首批50件艺术品中,包括像勒纳作品中提到的杰夫·昆斯的雕塑《气球狗》这样的知名作品。克拉耶夫斯卡随即成立了SAI,并开始策划第一个展览:“艺术不再”。展览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举办,观众可以随意触摸这些曾经辉煌一时,而如今出现残破的作品。

  当代艺术宽泛而多元的标准启发了克拉耶夫斯卡。为了让损坏的艺术品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中,克拉耶夫斯卡开始联系艺术家寻求合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条款,如“让损坏的艺术品走出仓库,重新回到市场流通中”。有艺术家认为她的想法近乎疯狂,特别是一些知名艺术家,对SAI的做法并不支持,但也有很多业内人士对她的计划表示赞同。美国艺术品市场专家乔治娜·亚当表示:“艺术品正在被越来越多地看作一种资产,如村上隆、达明安·赫斯特、翠西·艾敏等知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创作的不是单纯的艺术品,而是供高端消费的奢侈品。当人们购买这些奢侈品时,都希望它们是完美无瑕的,大多数人不能容忍这些奢侈品有丝毫的损坏。”

  艺术品的“损伤”并不罕见

  在安盛保险位于伦敦的办公室中,悬挂着一幅美国当代艺术家埃德·拉斯查创作于1997年的油画作品。这幅作品曾在业内引起轰动,然而不幸的是,它被列入损坏艺术品的名单中。在不久前的一次小型展览中,一位观众不小心在该作品前打翻了一杯酒,尽管只有几滴酒溅到了画上,安盛保险还是宣布这幅作品变成“全损”状态。然而,通过克拉耶夫斯卡的努力,这幅作品获得了新生命。现在,安盛保险的办公室已成为损坏艺术品的宝库,在这里,可以看到来自著名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坎贝尔汤罐头装置(其中有一个小裂痕),以及来自中国的古董鼻烟壶,这个鼻烟壶上有一个肉眼难以发现的裂缝,为此安盛保险曾支付了18万英镑的赔付金。

  茱莉亚·内格尔是英国优秀的艺术品修复专家之一。在她位于伦敦东部的工作室里,堆满了将为SAI修复的作品。“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作品需要修复。”内格尔说,“随着私人收藏的增多,很多当代艺术作品不再像在博物馆中那样被小心呵护,而是展示在人们家中,由于条件所限,不少作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那么,如何判定一件艺术品已是“全损”状态?这需要多方专家的谨慎协商方可决定。艺术品保险公司需要协调藏家、艺术品价值评估专家、博物馆管理者等多方面的意见,再决定某件艺术品是否要被打入冷宫。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保险公司别无选择,只能判定全损。一是某些作品的修复和保存费用过高,甚至超出保险承受范围;二是某些作品无法修复,如2006年,达明安·赫斯特装置作品中的一只蝴蝶标本翅膀出现损坏,不巧的是,这只蝴蝶属于稀有品种,无法找到替代品,也只能被判为全损。

  “受伤”的艺术品同样有价值

  曾就职于安盛保险的克莱尔·杜威处理过上百件艺术品损坏案例。她认为,即使一件作品被定位为全损状态,也并不意味着它的商业价值随之消失殆尽。“我们曾将一些被判定为全损的作品送拍,出人意料的是,作品的成交价甚至高于我们的赔付金额。”杜威说。

  在艺术品市场中,优秀的艺术品总是不愁卖,即使出现损坏,也并不意味着全盘皆输,典型的案例当属美国赌王史蒂夫·韦恩出售毕加索作品的事件。2006年,韦恩决定以1.39亿美元的价格将手中的毕加索名作《玛丽-德雷莎·华特肖像》出售给美国金融大鳄史蒂文·科恩。然而,在韦恩决定出售作品的不久前,他在一次私人聚会上将该作品展示给宾客时,不小心把画布捅破了。这个过错让韦恩付出了超过9万美元的修复费用,并花了两个月时间才将作品修复完成,然而科恩却放弃购买这幅作品。最终,为该作品承保的保险公司将其定性为“部分损失”,这就意味着该作品可以回到市场流通中。2013年,科恩仍对这幅画念念不忘,他找到韦恩,希望购买该作品。然而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韦恩的开价也水涨船高,最终,他以1.55亿美元的售价将作品卖出。

  在克拉耶夫斯卡看来,如果艺术品出现些微“损坏”就退出艺术品市场,完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她认为,艺术品的损伤可分为不同级别,其中较小的损伤可加以修复,而较大的损伤也并不意味着报废,反而为作品带来了新的意义。“我的目的并不是把损坏的艺术品作为推介对象。”克拉耶夫斯卡说,“我认为,对当代艺术来说,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欣赏方式。换一个角度说,这些不同程度的损坏并不可怕,相反地,它们可以被视为作品的一部分,并使作品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责编:赫英海、张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