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藏家和拍卖行是这样联手炒高一幅画的【2】

2015年02月11日08:23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手机看新闻

  拍卖行为买家提供借贷,这样的做法究竟是否合理,这依然有可以辩论的空间。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诸如此类的做法的确推高了艺术品价格。巴克指出:从1987年12月至1990年5月,苏富比的艺术指数表明,印象派作品的价格增长了153%。为市场推波助澜的还不光是拍卖行,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参与其中。《名利场》一书向人们透露:1980年代,纽约的花旗银行和1990年代的伦敦劳埃德公司在其中充当了先锋角色,他们为艺术品提供的贷款额度通常相当于所抵押艺术品价格的50%。在此期间,艺术品价格攀升到了20世纪价格纪录的顶峰。

  巴克谈到的苏富比所拍《鸢尾花》的事例只是书中提供的一个案例。事实上,巴克认为,除了拍卖行,藏家和艺术家都可能参与到这种金钱游戏之中。他提到,即便在拍卖场上给出令人咋舌的、明显过高的价格,买家本人也并非输家。因为“如果一个买家自己有几幅同样的作品,他们便有足够的动力进入拍场联手将价格抬高”。如果一幅画的高价能够带来自己其余几幅画价格的上升,那依然是值得一试的买卖。也因而,一个市场中只要有几位藏家坚定持一种艺术品,这个门类的价格便可能在相互配合之下节节攀升。所持艺术品的长期上涨对于他们的投资回报率来说至关重要。

塞尚的《玩纸牌者》,2011年以2.5亿美元的价格售出。

  艺术品市场,“华尔街”的避风港

  在中国,“盛世收藏”这四个字耳熟能详,艺术品市场总在社会富足安定的情况下才会蓬勃兴起。而在巴克看来,在这个金融创新的时代里,事实又未必如此。

  将艺术品市场放在整个金融市场中审视,是《名利场》一书的另一个维度。巴克发现,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叶,战争和重大政治变革往往构成艺术品的新一轮流动。此后的艺术品市场往往会是金融资本的避风港,在股市和实体经济萧条之时,艺术品市场才开始了有活力的循环—而非评论家们之前认为的“艺术品市场是整体经济的反映,它会随着股市的起伏而起伏”。

  “过去三十年的经验已证明,进入艺术市场的最佳时机是在华尔街崩盘之际,在这样的时候,资金都在寻找新的投资领域。”巴克从1975年以来美国和英国的艺术品和房产价格图中看到,“在涨涨跌跌中,艺术品和房产的价格以引人注目的方式相互追随;艺术品价格上涨的年份,大都是股市低迷之时。”

  即便艺术品市场真的可能沦为金融工具,那么,同是艺术创造,又是什么让培根、赫斯特,以及中国的范曾、陈逸飞、方力钧等艺术家的价格在一段时期内遥遥领先于其他艺术家?在巴克看来,就当下的艺术家而言:“决定重要性的往往是谁叫得最响,谁最能吸引公众注意,谁最能创造一种个人崇拜”以及“经纪商的判断、博物馆馆长和权威评论家的评价”。

  巴克认为,有很多人在他们的时代被认为十分重要,却被后世认为无足轻重。他在书中给出的例子有1870年到1910年的巴黎艺术家柯罗(Corot)、杰罗姆(Gerome)和布格罗(Bouguerea),这三位艺术家在当时被交易商和评论员认为是“时代的最高成就”,但很明显,后世认为以梵高为首的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成就远高于他们。与巴克所举的例子类似的案例也存在于中国美术史上。两宋工整、精密的院体画曾在当时被推崇,但在绘画史上的影响却远不及自北宋延绵而下的文人山水一脉。

  这样的事实又能让人感到一丝快慰。在艺术市场的顶端,资本并非一切。艺术确有其自身规律,并最终影响价格。这样的规律始终存在,却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会从层层遮蔽中慢慢显现出来。

上一页
(责编:张卉、赫英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