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鲁迅收藏的“君子馆砖”(组图)

葛涛

2015年02月02日17: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鲁迅收藏的“君子馆砖”(组图)

鲁迅收藏的“君子馆砖”

  图一

鲁迅所藏的“君子馆砖”。

  鲁迅所藏的“君子馆砖”。

  鲁迅喜爱收藏,在绍兴工作期间,他就对收集古砖产生了兴趣,1912年来到北京工作后他又陆续搜集了一些,但是因为资金所限,10多年只收集到20多块古砖。目前,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两块鲁迅收藏的古砖:一块是他从八道湾住所中带出的“大同十一年砖”,另一块是他在1924年9月10日通过友人齐寿山购买的“君子馆砖”。

  “君子馆砖”,是指西汉景帝时河间献王刘德(公元前171年—公元前130年,汉景帝次子)修建“君子馆”时所使用的特制的砖,其质地、颜色、形状等均与当时常用的砖不同,特别是每块砖的正面都刻有“君子”二字,因此也被称为“君子砖”。

  鲁迅收藏的这块“君子馆砖”是灰色的扁方砖,高22厘米,宽32厘米,厚6厘米。关于这块古砖,鲁迅在1924年9月的日记中有相关记载:

  十日 晴。齐寿山为从肃宁人家觅得“君子”专一块,阙角不损字,未定直,姑持归,于下午打数本。

  二十九日 晴。午后寄李庸倩信。寄伏园信二。以六元买“君子”专成。

  齐寿山(1881年—1965年,河北高阳人),是鲁迅在教育部时交往最密切的同事之一,常和鲁迅一起逛小市购买一些古玩。民国时期的肃宁县与高阳县接壤,境内的武垣城遗址中有河间献王刘德所修建的“日华宫”旧址,而“君子馆”是“日华宫”中的一个馆舍。清代语言学家苗夔(1783年—1857年,河北肃宁人),在1822年游览武垣城遗址时,首先发现了“君子馆砖”,此后肃宁县又出土过多块“君子馆砖”。该砖因为是当时发现的最早的带有文字的汉砖而成为收藏界热衷收藏的物品,甚至被一些收藏家称为“砖祖”。清代著名收藏家刘位坦,因为收藏了一块“君子馆砖”而将其居室称为“君子馆砖馆”和“砖祖斋”,由此可见“君子馆砖”的收藏价值。

  鲁迅读过一些金石学方面的书籍,对在金石学中大名鼎鼎的“君子馆砖”也不会陌生,能得到这样一块古砖当然是很高兴的了,于是在得到此砖的当天,他亲自制作了一些拓片(见图一),并分赠好友。鲁迅大概是考虑到这块砖的来源较为可信,很快就决定买下此砖。虽然这块砖有“阙角”,但是“不损字”,就其价值来说,鲁迅也算是捡了一个“漏”。

  另外,从鲁迅当月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分别在9月18日夜和9月21日夜整理所藏的古砖拓片,编辑成《俟堂专文杂集》一书。“俟堂专文杂集第三”的目录中列有两种“君子馆专”。书中所附的第一种“君子馆专”有两张拓片:一张是正面带有“君子”二字的拓片,其上有名为“子重”(即刘广文,刘位坦之子)的印章;另一张是侧面带有花纹的拓片,其上有“苗学植”(即苗夔)的印章。这两张拓片就是清代方朔撰写的《汉河间献王君子馆砖文跋》一文中所提到的“君子馆砖”的拓片。书中所附的第二种“君子馆专”,即鲁迅通过齐寿山购买的这块“君子馆砖”,附有该砖的三张拓片:一张是带有隶书“君子”二字和乳钉回字菱形纹的正面拓片;一张是“阙角不损字”的背面的拓片;另一张是带有乳钉回字菱形纹的侧面的拓片。

  附带指出,当时的收藏界可能是因为出土的“君子馆砖”较少,都把《俟堂专文杂集》一书中所附的第一种“君子馆专”也称为“君子馆砖”。鲁迅同样没有意识到两种古砖的不同,把这两种文字和花纹均有差异的古砖都称为“君子馆专”。毛永发等当代的一些文物研究者通过考证,指出第一种砖多是出土于河北献县的墓砖,应当叫做“君子砖”,不应当叫“君子馆砖”;第二种砖出土于河北肃宁县“君子馆”遗址,才是名副其实的“君子馆砖”。

  鲁迅在9月21日夜还撰写了《俟堂专文杂集·题记》,他在文中不无感慨地说:“日月除矣,意兴亦尽,纂述之事,渺焉何期?聊集燹余,以为永念哉!”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正是这块“君子馆砖”的入手,引发并促成了鲁迅编辑完成《俟堂专文杂集》一书的书稿,以此来纪念自己收藏古砖的那一段难忘的经历。

  鲁迅对这块“君子馆砖”颇为喜爱。从现存鲁迅故居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出,这块古砖和鲁迅收藏的“翟煞鬼墓记石”,一起被摆放在西三条新居南房客厅东北角的木几上,成为客厅中亮丽的装饰。鲁迅在1926年8月离开北京之后,没有带走这块古砖。幸运的是,这块古砖被保存了下来,并连同鲁迅的其他遗物一起被许广平女士捐给了国家。

  北京鲁迅博物馆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恢复了鲁迅客厅的原貌,把这块古砖和“翟煞鬼墓记石”按照原来的位置摆放在客厅中,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目光。但是90年代以后,考虑到文物的保护问题,这块古砖和“翟煞鬼墓记石”等有关鲁迅的遗物,作为文物均从故居的陈设之中撤下,永久收存于文物库房之中。从此,游客只能从文字之中了解鲁迅和“君子馆砖”的故事,这无疑是一种遗憾。

(责编:鲁婧、董子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