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画家,不排除有一些在之前的热潮中出现心理“不平衡”的,但是从目前市场看,绝大部分还是守住了底线,把重心放在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上。从各家拍卖行的秋拍情况看,当代岭南的专题和专场拍卖成交情况还是在市场能够认同的范围内。广东的画家队伍还是处于有序的状态,求同存异。
广东的拍卖行自成一格,即使在市场最热的时候也没有出现争创亿元的“热闹”。自从商会成立后,广东的主要拍卖行更为自律,相互约束、互相监督,有争议的拍品、现象基本不见,尽管成交没有像之前那么激烈,但也出现了一些小高潮和小惊喜。在目前的形势下,由于买方群体有所改变,不能再采取以前那种卖名气、卖头衔、卖通俗拍品、卖“光环”的策略,而是要推出有主题性、学术性的拍品。
2014年这一波“冷空气”来得太急了,上半年表现还不错,下半年资金突然告急,市场有点措手不及。而2015年是有准备的一年,市场应该不会太令人悲观。而且,新进场的企业家“胃口”不错,通常三五人成立一个“小基金”,成为支撑市场的新生力量。拍卖行业在自我调整,寻找一条更合适的道路。
市场仍将延续两极分化行情
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认为,去年秋拍市场状况与春拍相比不是特别好,这与国内整体经济环境及资金相对较紧有关系。
市场环境整体低迷,能拿到委托方一些高估价的拍品,虽可振奋市场和人心,但是对于拍卖行来说还得十分谨慎的。去年秋拍北京匡时拍卖力推的书法夜场,当晚的拍卖结果证明,买家对于书法精品的认同感越来越强,专业度越来越高,现场几乎无漏可捡,多件拍品是以超过最高估价的价格成交,并且有4件作品单件突破千万元,分别属于王铎、文征明、康熙皇帝。
相对来讲,一些中低价位的书法作品,其实也是创造了不错的成绩,如启功先生的一副2.6平尺的对联,成交价高达241.5万元。他认为,书法市场在最近十年里边它的走势是好于绘画的,无论是古代书法还是近现代书法,它的走势都是好于绘画,而且在过去的三年市场调整当中,书法不但没有调整,是在逆势上涨的。匡时连续两次的书法夜场的成绩,就是有力的佐证。
目前人们所关心的拍卖前景,董国强认为,高价拍品可遇不可求,无论其出现的时机、成交价格的高低都有很大的偶然性,付款也不那么简单,有一个过程。因此,有人仅从高价拍品的成交价是否合理、付款是否及时等就预言市场要“崩盘”,不足为据。预测市场未来前景最简单的方法,还是要看市场的供求关系。建议有心的买家认真研究这个专场的拍卖记录,其中最明显的迹象是对大名头的热烈追捧,意味着今后市场仍将延续两极分化的行情。
另外,艺术品市场总是有一个回归的过程,有些东西回归得比较慢,这和艺术品本身的门槛有关系,比如古代书画和书法,原因就在于这个门类太难懂了,虽然有很多的企业家对艺术品有兴趣,但是也仅仅是局限于从在世艺术家手中直接购买保真的作品,而且从文化的层面上来讲,以后艺术品的价值回归一定是呈现在古代书画和书法上来的。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