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现状之三:画幅以大为美
画的尺幅大小本取决于题材、情感和布局的需要,但由于以平方尺论价的惯例,那画价也便和尺寸成了正比,成为销售和购藏艺术品的因素。诚然,巨幅大构自有小品难以替代的气势,也含有相当的劳动量和材质投入,但小品自有小品的精雅妙趣,在收藏和欣赏中不可以大小等同于高下。齐白石不足0.1平方尺的蝇子卖到19.8万元即为一例。
因为展览馆展线的限制,当下的全国美展往往规定高宽不超过2米,于是画家不管题材、精神的需要如何,都要画到一米九八乘一米九八,小品是极少的。技巧平平的画作,却以“巨制”冲创吉尼斯式的纪录,就像以巨帚扫字那样,多哗众取宠之心,无“心画”之真诚。
创作中的这种不正之风也影响到欣赏,影响了市场。实际上许多大画是大而空、大而呆的,尤其是工笔画,一般不宜作巨幅,趋大无异于空泛,若笔病暴露,无异于把自己的肿瘤放大给人看。若藏家只以大为佳、为贵就大错特错了。又有求人作册页、手卷的,以大为条件,画家未动笔就败了画兴,藏者反而失去了册页、手卷把玩的真趣,因为出发点本不在于欣赏,而是以尺寸换钱的动机。
凡此种种,都失去了艺术创作、艺术收藏的本真,而是艺术与艺术收藏的异化。
目前“鉴”事多,“赏”事亦多,一时难以言尽。在急功近利的商品意识蛊惑下,真伪成为收藏界突出的问题,从而掩盖、扭曲了艺术品位的重要性,但艺术品位却始终伴随着艺术真伪而存在。当收藏排除了鉴别真伪的问题之后,艺术品位的赏鉴会上升为主要矛盾。当艺术品收藏不再以盈利为目的,干扰艺术品评的因素会逐渐弱化,对艺术的欣赏要求会进一步加强,那收藏也便成为纯化的精神生活,成为名副其实的收藏,收藏家与鉴赏家则可相兼,唯此所期也。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