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从艺术始 以资本终——798这十年

2014年04月03日13:49    来源:法治周末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从艺术始 以资本终——798这十年

798艺术区

  2004年,北京被列入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有发展性的20个城市之一,入选理由是因为有个798艺术区,曰“传统空间转换”。

  日前,中国经济网推出的798艺术区的报告——《“画廊去哪了”——798艺术区画廊生存现状调查报告》,却对当下经过10年发展的798艺术区表示了担忧: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798艺术区已经逐步成为“旅游的天堂”。在多重困境之下,艺术家与艺术机构陆续撤离,真正的艺术在798逐渐“消亡”。

  今天的798,早已名声在外。君不见,高级观光巴士甫一出首都机场高速,第一站直奔798,老外观光客们未及入住酒店,便不顾舟车劳顿,顺道参观全球最大的画廊区。更有头戴红色棒球帽的外地中老年旅游团成群结队地跟在身背扩音器、举着小红旗的导游后面,一间间画廊赶场子,然后被带到固定的店家购买纪念品。园区内车满为患,人在画廊、商铺间穿行;园区外,进出798的车辆堵成长龙,汽车尾气与雾霾“沆瀣一气”……

  798确实早已今非昔比了。倏忽十年,说判若云泥并不为过。十年前,798尚未彻底“去工业化”,除了位于核心区的“时态空间”、“东京画廊”、等几处设施外,多数厂房里还有机器设备在运转,高耸的烟囱还冒着黑烟,光头或长发的艺术家与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一道进进出出,互不见怪,相安无事。

  如今,当我们回溯798过往十年时,禁不住阵阵虚脱感。这虚脱并非由于过度亢奋所引发的虚脱,而是正在登高望远、准备大展宏图之时,突然发现脚下的梯子被人撤了的那种虚脱。

  中国势力:798的黄金时代

  作为工厂的798,历史不算短,从1955年建厂算起,有将近六十年。但作为新兴艺术区,则是近十多年的事情。

  如果从2000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隋建国在706厂(今798的一部分)租用厂房作个人工作室,美国人RobertBernell租下前回民食堂作为艺术出版机构Timezone8的办公室算起,798艺术区已有14年的时间。而如果从2003年,艺术机构成批进驻,“非典”时期艺术家们首次以“蓝天不设防”的名义集结,然后徐勇、黄锐等艺术家发起“再造798”活动,艺术家们开放工作室,自行举办“大山子艺术节”(DIAF),以艺术之力推动798从传统工业区向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区的功能转型算起,则过了11年。

  2002年时,我和艺术家张念打算在798租一间厂房,并由张念出面跟798的物业管理机构七星公司谈妥了条件:每平方米0.6元/日,合同面积是 200平方米,七星方面“赠送”60平方米。所谓“赠送”,其实在当时相当普遍,当时尤伦斯(UCCA)、佩斯、伊比利亚等大客户尚未入局,完全是买方市场,798想方设法吸引租户。如此价格,今天听来简直像神话。

  2003年,“非典”袭来,京城肃杀,天蓝得出奇,城市安静得堪以“死寂”来形容。798的艺术家们策划了一个名为“蓝天不设防”的艺术活动,以艺术的形式为深陷疫病中的城市加油。上午10:30,当大家从四面八方驱车来到亦庄开发区那块未开发的空地上的时候,纷纷摘下了口罩,众人握手寒暄,互致问候,仿佛“非典”从来不曾存在过一样。我清楚地记得,自己也摘下了口罩,直到“非典”结束,也没再戴过。从那一瞬间开始,在每个人的心中,“非典”被击退了。

  笔者头一次知道,艺术居然有神奇的“祛病”功能,感觉好极了。下午,活动结束后,全体艺术家班师回798,在黄锐的@Cafe,庆祝成功。我在日记中记录下了这一幕:

  人们熙来攘往,几乎没有空座位,艺术家、策展人、撰稿人、艺青和老外们在大声说笑,侍者端着冰咖啡和冰红茶在人群中穿行。非但全然没有“非典”时期的压抑,从氛围上说,倒更像是一场狂欢。笔者四下一望,几乎可以看到中国前卫艺术三代艺术家的面影。一时间,竟平生一种恍如置身塞纳左岸,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

  不过,错觉归错觉,我可从来没把798当塞纳左岸,那怎么能相提并论呢?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中心从战前的巴黎到战后的纽约;巴黎时期,从早期的蒙马特到蒙巴纳斯;纽约时期,从格林尼治村,到东村,到苏荷区,都经历了少则二三十年,长则半个世纪以上的发展,从涨潮到退潮,都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其间孕育了独特的艺术流派,代有大师,各领风骚。而中国的艺术区,以798为代表,要么不成熟,而一旦成熟,便瞬间烂熟,接下来便是速朽。

  回过头来看,那真是798的黄金时代。“非典”过后,从2004年到2006年,艺术家们又自行举办了三届“大山子艺术节”,其间还穿插了各种形式和规模的艺术展,798功能转型的大方向终于得以确立,并获得了社会的承认,朝阳区、北京市也打出了所谓“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798俨然一夜间 “主流”化了。

  时值北京奥运前夕,整个社会,包括股市还在朝上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前所未有的正面、阳光、“界面”友好,本土前卫艺术被称为“中国势力”(chinapower),名声在外,如日中天,拍卖会上的标的直线飙升。

  在这种情况下,798想不商业化恐怕也难。

下一页
(责编:刘日(实习生)、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