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从艺术始 以资本终——798这十年【3】

2014年04月03日13:49    来源:法治周末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从艺术始 以资本终——798这十年

  小商品市场到来,艺术家出局

  接下来的5年,798艺术区的形势骤变,且越来越诡异。

  表面上看,当代艺术的行情并未暴跌,但却有价无市,各种“做局”的传言不绝于耳。可普遍萧条之下,独地产业高腾,通货膨胀紧随其后。798的艺术家虽然在2008年奥运会前赚了不少银子,但架不住市场的持续萧条和通胀压力,无名艺术家早就扛不住了,撤退的撤退,转行的转行,非有相当成功度的艺术家,若想继续在798租工作室,练画廊基本属于痴人说梦。

  于是,早年那种行为艺术、露天小剧场、艺术书店、随处可见的装置雕塑、各种“野路子”艺术展不见了,代之以美协系、书协系中国书画联展、山水画展、行画专卖店,原先的前卫画廊卖起了T恤、纪念品,摄影橱窗改小卖部,兜售瓶装酸奶和冰激淋。昂贵的租金,使大空间的存续越发艰难,于是条块分割——798 的小商品市场化发展前景已日渐清晰。

  2012年年底,因七星公司方面决定租金上调2.5倍,摄影家徐勇被迫放弃经营了十年的“时态空间”。而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在798的另一处标志性建筑“料阁子”里租赁工作室的一群艺术家们。大约是出于对发展现状的焦虑,据报道,北京市政府和澳门一家投资集团斥资500亿元,拟在798附近兴建一个名为“水上大世界”的超大型综合娱乐项目。为此,一大批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注定会成为牺牲。

  自“文化产业创业园区”始,以小商品市场或“水上大世界”终,还有比这更悲剧的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人说,一切都是商业化惹的祸。但笔者从来不认为商业化本身是坏事,问题的关键在于究竟是什么样的商业化和由谁来练。既然这是一个拿“艺术”说事的游戏,那为什么不能由着艺术家们自己练下去呢?

  笔者曾在《艺术世界》杂志撰文《中国艺术何妨“悠着点”》中提到:“一个令人痛心的悖论是:开始是艺术家自个玩;玩出点名堂之后,资本介入;资本介入的结果,引来更大的资本;然后就是资本跟资本玩,艺术家就不带玩了。从艺术始,以资本终——艺术只在中间充当了一个由头。单就结果而言,其实跟开始就拆迁,搞商业开发没有任何本质不同,区别只在于艺术与资本共舞的时间长短。”

  回首798十年的发展历程,令人不胜唏嘘。作为一名爱艺术的老艺青,我多么不希望自己十年前写的一篇文章《“仓库生活”能爽多久》中的话一语成谶:

  在永远由权力与资本联袂叫庄的局子里,艺术家只能充当无关宏旨的可怜筹码,被礼送出局只是时间的问题。说具体点,那些尚未出局的幸运者也许只是尚未进入城市建设规划的辐射半径而已,一旦资本到位,必被圈入。到那时,艺术家将不得不再次腾空产业工人们为他腾空过一次的仓库。

  艺术家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刘柠)

上一页
(责编:刘日(实习生)、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