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德国著名艺术家,以雕塑为其主要创作形式。被认为是的20世纪70、80年代欧洲前卫艺术最有影响的领导人。
2006年,时任广东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的一个城堡——莫伊兰美术馆,第一次看到“库房一样琳琅满目”的关于博伊斯早期的大量作品,回国后他就开始探讨这些作品来中国展出的可能性,没想到时隔7年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2013年9月7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开幕了!采访一开始王璜生就高兴的告诉我“周日那天有2000人来看这个展览,我刚接一个老师的电话,是郑州大学的,他们一个班的要来北京看这个展览!月底还有安迪·沃霍尔的,哎呀本来可以同时开幕的,那就更好了!”。看到美术馆越来越“热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对于已经执掌央美美术馆4年的王璜生来说,体会更多的可能是在中国办好一个“美术馆”的举步维艰!
“博伊斯在中国”缘起莫伊朗美术馆
雅昌艺术网:听说您最早接触到博伊斯的作品,并且想把它拿到中国来展出是在2006年参观一个叫莫伊朗的美术馆,那时候您还是广东美术馆馆长,莫伊朗美术馆里的博伊斯作品是怎样的?
王璜生:博伊斯青年时期有一段时间他最沉寂的时候,当时受到挫折,包括情感上的,也包括事业上的,当时就有一对兄弟帮助他,让他在那里渡过了两年的生活,他在那里重新恢复元气,那是一个农庄,当时博伊斯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也更为形成他后来的风格。这批作品后来在他离开农庄时,很多酒送给了这对兄弟,据说这对兄弟一直跟博伊斯关系非常好,保存了很多博伊斯的东西,后来这对兄弟又将这些东西捐赠给政府,政府用了一个城堡,非常漂亮的城堡建了这个莫伊朗美术馆,主要保存的是他年轻时期的作品。2006年9月我与范迪安馆长等到杜塞尔多夫联系“今日德国艺术”展览,中间有时间,我去莫伊朗美术馆参观,参观之后觉得特别好,也就探讨说有没有可能到中国展览,他们也很热情,也派人来到广东美术馆来看,但是最终还是由于资金的关系没有谈成。
雅昌艺术网:但是在您心里一直有想把博伊斯的展览拿到中国来做,是吗?
王璜生:是。蓝镜女士,她是在莫伊兰美术馆做研究人员,她也一直挂在心里,这中间其实还有谈过怎么向别的博物馆联络,但是这几年特别是前两年博伊斯逝世二十五周年,在德国及全世界有一系列的活动,因为博伊斯在整个欧洲也是很热,因此借作品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了,而且博伊斯的作品有些又比较敏感,包括像牛油的作品,是没有办法外借的,因此老是没谈成。
其实没谈成也有我们自身的问题,因为中国的美术馆往往在谈项目的时候是缺乏资金,缺乏底气的,这个底气包括资金的问题,也包括学术研究方面力量的问题等等,这样我们的主动性就弱。这个过程也让我觉得中国的美术馆很难跟那些国际大馆平起平坐。如果是西方的一个美术馆做这样的项目,他一定是很主动的,可以去调动若干个美术馆的博伊斯的藏品,组织专家做研究,调作品,布展览等等,才会做起来,我们其实是这方面能力是很有限的。
藏家博格让“博伊斯在中国”得以实现
雅昌艺术网:这一次能够实线博伊斯在中国的展览,我们知道也是和德国藏家博格先生有很大的关系,今天在这里展出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来自他的收藏,关于和他的接触以及具体是怎样促成的这次展览?
王璜生:后来有机会接触到博格这个藏家,他人很好,也是一个大玩家,因此对一些问题看得比较轻松,他也不用借展费,而且对保险要求也不是太高,这样才使得我们做起来有可能,因为如果要求保险的价格很高,那运输费、保险费就是一大笔钱。这样我们就开始谈论这个展览到中国来的可能性,也动了这个念头想跟他拿下来,开始是想先借再买,最后他还是决定先买再展,关键的时候是昊美术馆很果断的拿下了这一批的作品,才能够让展览实现,
雅昌艺术网:我们现在看到的展出的这些作品就是博格先生所收藏的关于博伊斯的所有东西吗?还是其中一部分?
王璜生:绝大部分,他自己留了10%左右,他想留一些给自己和儿子的。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他想把这批东西留在中国,希望中国买下来,为什么选择的是中国?
王璜生:博格先生他自己说,我们也知道博伊斯自己其实对东方很感兴趣,也曾经说过艺术未来是在东方,对东方的神秘主义,对东方禅宗、神秘主义有某种喜欢、想要了解,并且有一种“欧亚大陆”的概念,欧亚大陆本来应该是一整块的,有一种文化大版图的一种概念。
我认为从博格先生他本身的角度来讲,第一这批东西只是博格他收藏的巨大量的东西里边的一小部分而已,这批东西对于他自己来讲他很喜欢,但是并不是他最重要的收藏,这可能是一种原因;第二他也觉得他年龄大了,但是西方并不是像中国留给自己儿子怎么样,他们想应该转给社会,因此他提出的价格非常便宜,而且他听说中国还没有博伊斯的东西,他就觉得可以考虑,这次我也跟他提出央美还没有博伊斯的东西,现在整体是给昊美术馆买走了,那天我跟他提过,因为他现在家里还有10%左右的东西,他说他会考虑。
怎样呈现“反博物馆化”的博伊斯?
雅昌艺术网:这一次博伊斯的展览,我们也看到美术馆是下了大力气的,包括邀请了中国研究博伊斯的专家学者朱青生教授和易英教授为主策展人,组织了北京大学和中央美院的研究生团队,在德国的中国学者蓝镜和徐娟女士为联合策展及联络人,同时王春辰副教授带领美术馆工作团队进行现场的布展工作,但是其实因为博伊斯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我们最后看到的展览并非大家想象的有“大型实物”的一个展览,而是很多资料的、介绍性质的,这方面能给我们再做一些介绍吗?
王璜生:主要是博伊斯的艺术特点就是这样,其实我们去莫伊兰美术馆参观,他的作品是铺天盖地,都是看故事的展示方式,东西都是很零碎、很小件的,博伊斯整个艺术行为,他更强调传播社会化或者说进入社会的传播程度,通过一个东西去跟社会发生联系等等。比如哪一年的卡塞尔文献展上面,博伊斯他用了150天,天天在现场跟老百姓去谈艺术,这非常令人感动,这么重要的艺术家用这样的行为天天在现场跟老百姓交流,哪个艺术家这样做过?
其实他对作品的概念不是像我们这样是一个现成品,一个很完整的东西什么的,他是一个艺术行为,包括现在这些作品也都是艺术行为的一个结果。当然他有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博物馆性质的作品,但是他本来的行为就是很强调社会性的,甚至有点儿“反博物馆化”,所以这个展览也依据这样的一个特征来进行策划跟展示的。
另一个也是我们作为策展人或者展览组织方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说觉得中国现在还缺乏一个认识博伊斯的一个背景、环境。所以这次展览所呈现的也是把“如何让大家更好地认识一个博伊斯”作为一个背景的东西呈现出来,因此使用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动态影像、插图等等构成了此次展览。
“博伊斯”与“安迪·沃霍尔”的相遇在央美
雅昌艺术网:这大家都在谈论9月底还有另外一位当代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展览过来,9月29日,“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亚洲巡展将转移到北京站。相比博伊斯的展览美术馆是有很大的自主权在博伊斯的策划布展中的,安迪·沃霍尔的展是其世界巡展项目北京站的一个部分,那么美术馆能做哪些工作?怎样让这两个展览更加有碰撞?
王璜生:安迪·沃霍尔是人家已经完整策划好的,拿过来。我们从有关的图片看到一些他们设计的现场,应该是非常好看的一个展览,作品很丰富,布置也很别致,大大小小的作品,线路也很清晰,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这样过来,都是原作,应该非常好看。但是文字方面我们现在还缺乏对他们更多的了解。我不知道他们策展人有没有看到博伊斯的这个展览,如果看到之后他会有一个什么想法。
雅昌艺术网:这两个展览应该不是我们有意安排的这样一个相遇的档期吧?如果是的话,为什么干脆不同时展出?
王璜生:一方面是赶在一起,但是也可以说是有意安排的。当安迪·沃霍尔的展览跟我们联系的时候,我们就提出最好能和博伊斯的放在一起,他们就开始调整时间,当时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挺漫长、波折的一个过程,其实现在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已经在我们馆里边,本来完全可以同一天开幕的,但是一直为了适应另外一个馆的时间,因为我们原来社安迪·沃霍尔只是展出影像,绘画方面的是在另一个馆,为了适应那个馆的时间后来定了9月29号,其他空间都安排了,安排了以后我们也不能改了,但是另外一个馆没有办法展,最后又全部挪到我们这里展。如果早知道全部在我们这里,我们空间会规划得更好,时间也可以更好,反正是挺多遗憾的,早知道是这样,我们会更好地规划的!
雅昌艺术网:9月开学季,能够在这里看到博伊斯和安迪·沃霍尔两位国际大师的同时展出,已经让大家觉得是一件大饱眼福的事情了。
王璜生:哈哈,还可以,博伊斯的展览展示之后这几天的反映都还不错。星期天两千多人,很热闹。今天郑州大学的一个班的人来,刚才那个老师给我说他们要去什么地方写生然后专门过来这里看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