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大山深处寻得3颗夜明珠

2013年09月17日09:13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大山深处寻得3颗夜明珠

黑暗中的“夜明珠 ”发出蓝莹莹的光。

黑暗中的“夜明珠 ”发出蓝莹莹的光。

自然光下的三颗“夜明珠

自然光下的三颗“夜明珠

  9月16日,三都县的藏石爱好者周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3颗“夜明珠”。据他称,这3颗“夜明珠”是他在该县瑶人山中发现的,其中一颗已有人出价100万元,但他仍不愿出手。

  黑暗中“宝贝”发出蓝光

  出于“安全的考虑”,周先生希望对他的住址和真名保密。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周先生家。他小心翼翼拿出了3颗石头——传说中的“夜明珠”。

  记者观察发现,这3颗石头圆浑饱满,大的一颗犹如一个成年人的拳头,小的两颗与普通的鸭蛋相仿。已经打磨好的两颗“夜明珠”一大一小,均呈蓝绿色,几乎完全透明。还未打磨的一颗,表面有许多细小的坑洼,有一层褐色的“壳”,“外壳”较薄的地方可隐约看到里面的“蓝绿色”。

  为了证实这3颗石头的“不一般”,周先生领着记者来到衣柜边。

  打开衣柜后,他将一大一小两颗“夜明珠”放进柜里。霎那间,蓝莹莹的光照亮了衣柜,犹如两颗瓦数较低的节能灯。将两颗珠子放在报纸上,柔和的蓝光将字迹照得清晰可见。

  “这东西在越黑的地方,就越亮”。随后,周先生将这两颗宝贝拿出捧在手心。

  大山深处寻得“夜明珠”

  通过测量,这3颗“夜明珠”小的这两颗分别长6.5厘米、6.8厘米,厚4.5厘米、4.6厘米,重203克、208克。最大的一颗长15厘米、厚7.5厘米,重512克。

  “小的这颗打磨好的,已经有外省商人出价100万。”周先生说,“我还舍不得卖,它的价值还应该更高一些。”

  据周先生介绍,10多年来,他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就是四处寻找石头。不论到了哪里,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到河边或大山深处的沟壑里寻找“奇石”。“只要觉得有价值都会收藏”。

  周先生所说的“价值”包括造型、色泽、质地等等。

  这3颗“夜明珠”是大约3年前他在三都境内的瑶人山深处的河沟边发现的。

  “我发现第一颗的时候,就觉得它表面上的褐色很少见。”周先生说,把石头拿回家后,他经常拿在手上搓,后来意外发现褐色层被搓掉后,里面成了蓝色。再经过打磨,里面的蓝绿色完全呈现出来,居然没有一丝杂色。

  更让周先生惊喜的是,一到晚上,这石头居然会发光。“我敢肯定,这一定是传说中的‘夜明珠’了。”

  此后,周先生不敢把消息放出去,他悄悄“潜”入瑶人山继续寻找“宝贝”,果然又相继找到了两颗。这之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尽管周先生的保密工作做得够好,但消息还是“泄露”了。

  一部分认识他的人有幸看到了这几颗“夜明珠”。

  记者因为认识周先生的一个好友,才有幸一睹这3颗“夜明珠”的真容。

  虽然家里人都不知道他藏“宝贝”的地方,但周先生仍觉得“安全是个问题”。因此想将这些宝贝“卖给有缘之人”。

  不过,周先生认为这个“宝贝”的身价不止100万元。他说,2010年在海南侨乡文昌市宝玉宫展出的一颗夜明珠,售价上千万。

  “但你怎样确定你这几颗石头就是夜明珠呢?”记者问。

  “它就是夜明珠。不信,买家可以请专家来鉴定。”周先生说。

  新闻链接

  夜明珠,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它是大地里的一些发光物质由最初的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含有这些发光稀有元素的石头,经过加工,就是人们所说的夜明珠,常有黄绿、浅蓝、橙红等颜色,把荧光石放到白色荧光灯下照一照,它就会发出美丽的荧光,这种发光性明显的表现为昼弱夜强。此外,部分工艺品也利用荧石的特征制作一些冠以“夜明珠”名称的饰品。(杨杰)

(责编:赫英海、董子龙)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