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进博物馆是否仅是一种装饰--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二维码进博物馆是否仅是一种装饰

陈涛

2013年08月01日08:24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二维码进博物馆是否仅是一种装饰

参观者在国博的展品前扫描二维码,可获得的信息十分有限。    本报记者 陈涛摄

参观者在国博的展品前扫描二维码,可获得的信息十分有限。   本报记者 陈涛摄

上图为明清扇面二维码扫描内容。

上图为明清扇面二维码扫描内容。

  最近,由国外知名博物馆发布的一组调查数据受到关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研究发现,74%的参观者进馆时会随身携带着个人移动设备;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针对入馆者的一项调查表明,近六成参观者会利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以此丰富自己的参观体验。

  眼见着二维码在国外艺术展场大显身手,国内的博物馆、美术馆里二维码的应用现状如何呢?记者先后走访了国家博物馆[微博]、中国美术馆和798艺术区等艺术场所,目睹的情形多少令人感到失望。

  展馆里只见零星二维码

  正值暑期,到国家博物馆参观的人数明显比平日里要多出不少。30岁的聂凤怡趁着旅游团半天自由活动的间隙,赶到国博瞅瞅国宝。看到馆内的一些展品附有二维码,她赶紧掏出手机想要扫码,可逛了没多久她便发现,这里的二维码实在少得可怜。原来,在偌大展馆内,布设有二维码的展场却仅有两个,一处是博物馆一层大厅里的十多尊雕塑,另一处是位于南区三层12号展厅的“小品大艺——明清扇面艺术展”。

  据国博社会教育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馆内常设展览一般不会设置二维码,倒是短期展览使用二维码的机会更多一些。他解释说,常设展览的作品制作出来的讲解词一般都会放进讲解器里,或者要求讲解员背熟,然后给参观者作介绍。“相反,由于短期展览预留给背诵讲解词的时间较少,二维码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就重点布设到了那边。”

  中国美术馆早在去年底就首次给展品附上了二维码标识,不过,半年下来,在展厅布设过二维码的展览一共也就三场,且全部为重要馆藏展。据了解,这期间,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不下百场,如此算来,覆盖二维码的展览场次还不到5%。最近举办的一次馆藏展刚刚结束,现在展厅里再也见不着一个二维码。

  798艺术区向来是新新人类集中的潮流之地,可没想到二维码在这里的应用更不乐观。在整个艺术区,只有尤伦斯等极个别大型艺术机构会在展厅布设二维码,用手机扫过之后会发现,这些二维码只能提供关于其机构的介绍,并没有对具体展品的介绍信息。

  现有二维码没啥好内容

  著名美术评论家郭晓川到国外博物馆参观时,一大乐事就是狂扫那里的二维码。据他介绍,他用手机扫到的二维码,能够告诉他各种展品的详细信息,还能提供音频、视频等不同的多媒体内容,还可以带回家和朋友们分享。“博物馆和美术馆里汇聚了最为优秀、丰富的藏品,这也为它能够衍生出无数的故事与传奇提供了条件。”郭晓川说。

  可是在国内博物馆里扫描二维码,观众能够获得的信息就要逊色得多。在国博“明清扇面艺术展”上,扫描展品《翠山古寺图》的二维码,手机上呈现的内容只有三部分:一是作者华喦的生平简介,二是纯文言文的题识,三是对印章做出释义的“钤印”,总共约有400字。另外,据参观者反映,在中国美术馆刚刚闭展的“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藏品大展”上,有些二维码提供的信息还不足30字,堪称“惜字如金”。

  有意思的是,这些二维码附带了统计信息。有观众扫描了几件展品后发现,有的展品仅被十几名参观者扫过二维码,较多的展品也才被扫了四十多次而已。“你会为了这些枯燥的文字花费自己的手机流量吗?”有观众看着自己扫码获得的信息反问道。郭晓川也认为,原本最有文化内涵的展品,在二维码方面却弄得索然无味,实在太可惜。

  期待将博物馆“扫”回家

  其实,国内观众对于博物馆里的二维码还是有着很高的需求。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为期一个半月的“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藏品大展”上,其总扫码量多达452306次,特别是镇馆之宝《父亲》,获得了10222次的最高扫描总量。对于二维码为观众带来的好处,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叫“把博物馆‘扫’回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普及开来,可是观众何时才能真正把博物馆“扫”回家呢?

  对此,国博方面解释说,二维码的技术开发并没有困难,但是其用户群主要是年轻人,而国博是面向各个年龄层的,再加上考虑到现场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因此并不会特意强调二维码的展示。但其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会关注观众的意见,“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这方面需求,我们肯定会添加二维码的应用面。”中国美术馆也明确表示,今后除了坚持在自办的展览中使用二维码外,还将建议那些前来的外展也适当借鉴这一做法。

  “借助科技手段让艺术科技化,是让大众更为亲近艺术、文物的新尝试。尤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博物馆、美术馆,更应将二维码这种低成本、便操作的技术作为首选。”有业内专家建议。(陈涛 实习生 王思逸)

(责编:张卉、赫英海)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