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大潮天下闻名,但是对钱江两岸的沃野平壤却是巨大威胁。一段明清时期的钱塘江鱼鳞海塘近日在杭州市区出土,再现了前人抵御潮水的高超建筑技术,以及沧海桑田般的江道变迁。
这段古海塘位于杭州市江干区的老杭海路,长约3米,考古专家挖出了4米深的大坑,才让它的全貌重现人间。但是现在人们可以看到的还不是海塘的整体,只是上半部分,约有10层。每层都由几乎一样大小的长条形石块堆砌而成,并且横竖隔层叠放。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郎旭峰说,这样筑起的海塘从侧面看像鱼鳞一样,因此被称作“鱼鳞石塘”。鱼鳞石塘的筑塘技术始于明朝嘉靖年间,由此推测,这段古海塘是明清时期的遗迹。
古海塘石块与石块之间的缝隙里有一些白色物质,最上层的石块与石块间有序地排列着不少小孔。郎旭峰告诉记者,古人可能在缝隙里填筑了糯米汁石灰等的混合物,用来填补石块间的缝隙,它的作用就是让石块与石块之间粘合更紧,防水防渗漏,而小孔用以灌注铁水,铁水凝固后上下左右的石块就被牢牢固定在一起。
海塘前方还露出一截截的木桩,郎旭峰说:“一来有加固海塘的作用,二来木桩立于海塘前,大潮汹涌而来时,先拍打到木桩上,也对海塘起到缓冲作用。另外可能还有防止渔船撞击到海塘的作用。”
除了刚发现的这段古海塘外,早在2008年2月,同样是在钱塘江岸边的杭州江干区石塘路上,也发掘出了一段用条石筑就、并以铸铁榫头连接的海塘,当年这些地段是紧邻钱塘江的滩涂地带,如今已被高楼大厦、公路立交掩盖。
有资料显示,古海塘可能从杭州南部一直修筑到了上海附近,现存的钱塘江古海塘包括北岸海塘和南岸海塘两部分。“可惜的是,坚实的古海塘由于江道变迁、治江围垦等原因,现存无多。”郎旭峰说,“很多古海塘现在都是在城市建设中被发现,群众、建筑商对此保护意识不强,因此迫切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对于古海塘保护工作,杭州市江干区文广新局凌广仁副局长表示,目前文广新局正联合杭州市文物局考古专家研究制定针对海塘的保护措施,“还要进行进一步的考古挖掘,根据勘察情况相关部门将研究制定保护措施,结合文体中心建设的同时,对古海塘进行保护性展示,向下一代传承钱塘江的潮文化。”(毛剑、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