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遭遇“二代之痒”--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滚动新闻

民办博物馆遭遇“二代之痒”

2013年05月21日09:3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古陶文明博物馆大门

  作为北京首批4家民办博物馆之一,古陶文明博物馆也热闹过。16年前开馆的那天,这座位于北京南城的仿古建筑前,聚集了任继愈、王蒙、李学勤、单霁翔等一众文化界人士为其剪彩道贺。不过,现在这里有些冷清。博物馆只开了一小扇侧门,一张写着“参观请走此门”的白色A4纸随意地贴在门上。自古陶文明博物馆的创办者、首任馆长路东之于2011年去世后,按照现任馆长、路东之妻子董瑞的说法,“养”这家博物馆的“手”没有了。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民办博物馆基本上是第一代——馆长就是创办人,个人魅力占很大因素。‘二代’的继承,则更多要靠制度管理。至于制度怎样建立,这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一道思考题摆在公众面前:当“二代之痒”降临,民办博物馆准备好了吗?

  一种奢侈的爱好

  也许因为是工作日,又是中午,古陶文明博物馆400平方米的地下展厅只有一个观众。文物爱好者大禹说自己“正好路过”,又“正好要等朋友”,于是掏了50块钱买门票进来看看。“现在很多公办博物馆都免费,这里50块钱的门票稍微有点贵。不过,这种地方除非你特别喜欢,不然也就来一次,价格可以接受。”大禹说。

  尽管门票不便宜,但董瑞说这点钱只是杯水车薪。博物馆一年的运营成本在50万元左右,这笔资金之前多半来源于路东之个人。“朋友说,个人办博物馆是一种奢侈的爱好。以后怎么办还没定,只能先维持现状吧。”董瑞说。

  中国紫檀博物馆更幸运一些,一直被馆长陈丽华的房地产企业“供养”着。这座投资两亿元建造的博物馆占地25000平方米,每年的成本高达一两千万元,再加上不断增加的紫檀展品也价格不菲,一个永定门模型,仅木材就耗资数亿元。

  79岁的沙书江已经是第三次来紫檀博物馆了,第一次是4年前,这次特地陪老伴儿过来。“这么多紫檀,每次来都有新鲜东西,这次又多了一个四合院模型。没有公办的紫檀博物馆,陈丽华搞这个挺好。”但沙书江担心的是,“如果陈丽华不做了,这个博物馆还能保留下去吗?”

  去年,紫檀博物馆成立了紫檀文化基金会,基金会秘书长渠晓玲说:“我们现在有企业支撑,经营上不用特别费心。但考虑到长期发展,希望今后能依靠基金会来管理,目前刚刚起步,还没有成规模。”

  民办博物馆除了“民办”的标签,似乎还有另一大特征就是“不好找”。古陶文明博物馆要拐进几个胡同,紫檀博物馆在高速公路边上,相比之下,位于国子监附近的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坐拥黄金地段。博物馆每年的参观人次超过5万,今年预计能达8万。执行馆长庄园说:“我们的观众数量,在民办博物馆中算很多了。但经营状况一直不太好,幸好这个院子已经买下来了,不然成本都不够。”

  松堂斋一年成本四五十万元,门票是唯一的收入,其他的钱就得馆长自己掏。博物馆也想了一些办法来吸引观众。比如以前的门票是10元一人,2013年年初开始改为先参观后补票,而且付钱多少由观众自己决定。这样不仅观众比以前多,而且平均一人愿意出30元。

  博物馆还在网上和高校招募志愿者,经过馆方培训后负责讲解。庄园也曾是志愿者,前任执行馆长离开后,他接下了这个担子。博物馆的创办者李松堂,现在专注于他的松堂临终关怀医院,并不直接管理博物馆。他表示,博物馆不会留给子孙,将来也许会办一个基金会来负责。

中国紫檀博物馆

  政府能不能帮帮忙

  博物馆是一个舶来品,民办博物馆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早有出现,比如法国卢浮宫的铜板雕刻收藏馆就是私人所有。据《中国经营报》2010年报道,这个博物馆的资金也同样捉襟见肘,用出售版画作品、有偿巡展等方式获取收益,但主要资金还是来源于国家。

  董瑞说:“路馆长去世时,我们感到空前的压力,向有关部门提出帮助要求,但没有结果。”我国的民办博物馆在当地民政局登记时的分类是“民办非企业”。没有盈利性,又为社会服务,当仅仅依靠馆长已经无法支持时,政府能不能来帮帮忙?

  2010年1月29日,国家文物局、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其中一条是“切实帮助解决民办博物馆的馆舍与经费保障问题”。这7个发文单位也正是能够给民办博物馆提供实际帮助的对口单位。

  北京市朝阳区有18个登记在册的民办博物馆,数量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三。朝阳区出台了“鼓励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还号召民办博物馆在每月的第一个周六免费开放,费用由朝阳区财政补助。这项活动推出后,民办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增加了近两成。

  朝阳区文化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政府主要是在资金和宣传方面给予支持,现在每年有200万元针对民办博物馆的专项资金,以后还会不断增多;此外,还发动社区、学校走进民办博物馆,让民间也参与进来,比如元典美术馆已经成为社区文化中心。“下一步计划建立博物馆联盟,不仅是研讨,更要做实事。去年年底召开了朝阳区博物馆馆长会,公办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馆长一起讨论,共享资源。当时电影博物馆馆长就说,可以给民办博物馆提供展示空间。”

  紫檀博物馆每年能从朝阳区拿到20万元的免费开放补助,又因为是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单位,做一些非遗研究、技艺培训,去年获得50多万元的补助。渠晓玲说:“我们不要求国家一年给多少钱,全部给钱的话就不存在‘私人博物馆’的概念了。不过,博物馆不是赚钱的地方,能不能在用水用电、税收方面有些优惠?现在出售小纪念品,要交25%的所得税;政府给的补助,也要交税。门票是免税的,但博物馆将来的趋势是免费。”

  宋向光说,政府给不给财政等支持,就看政府如何理解民办博物馆。“有的认为它是文物保护机构,那替国家保护文物可以给奖励;有的把它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就可以投入一部分政府资金支持;有的政府从区域发展考虑,比如西部一些地区把民办博物馆作为旅游景点。还有东南沿海的一些民营企业,把办博物馆作为向现代化企业转型的措施,以提升企业文化。”

  宋向光认为,目前在法律上,民办博物馆基本与公办一视同仁,但它不可能完全享有公办的待遇。“国家法律规定,民办博物馆的资产和藏品都是属于私人的,是一个私有制的组织,馆长几乎能决定一切事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如果民办博物馆想和公办一样,那它能否接受馆长统一任命、藏品统一划拨等前提条件呢?”宋向光说,“美国的民办博物馆不仅是公办博物馆的补充,更是民众表达意志、体现言论自由的机构。它们甚至不希望政府给太多帮助,因为这涉及谁给钱就被谁约束的问题。”

古陶文明博物馆陈列1000余件展品

  博物馆不等于私人展厅

  古陶文明博物馆的展览陈设与别家不同,除了常规的古陶器,还有路东之创作的诗稿、油画、装置艺术等夹杂其间。“这是一种后现代的呈现吧,我感觉跟文物整体的感觉不太搭调,不过主人喜欢这种方式也无可厚非。”大禹说,“公办博物馆,大家可以从鉴赏的角度去看;民办更多是个人兴趣的体现。”

  的确,大部分民办博物馆的建立都是源于创办者的个人爱好。路东之在西北大学上学时,每天挎着双肩包在图书馆工地里翻“宝贝”;李松堂的砖雕石刻藏品,很多是在胡同拆迁时“捡”来的。还有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老爷车博物馆、古瓷片博物馆……展出的,都是馆长们的多年私藏。

  不过,什么是博物馆,和私人展厅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还不清楚。观众也许只看到了古陶文明博物馆的一个表面,却不知路东之生前已经开始了一个名为“古陶文明坐标系”的研究工作,写过一些考古类的书籍,也为社区开办公益讲座。最近,博物馆还在申请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展览与研究、教育都密不可分。

  宋向光从博物馆学的角度,介绍了博物馆的历史:西方社会从神学系统中解放后,博物馆就成为一个建构科学知识的机构,后来随着社会发展,渐渐变成社会教育的机构,成为新文化的代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大部分藏品都是私人捐赠的。它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生存,也不是为了纽约市民的文化娱乐休闲,而是整个纽约市的城市形象、城市品质和未来发展,博物馆成为很重要的基础性设施。”

  “近代中国从西方引进博物馆的形式,但没有引进精神内核,最初仅仅把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机构和宣传群众的工具。”宋向光说,“现在大部分中国人觉得博物馆就是一个保存文物的地方,有了文物就可以办博物馆,其实不然。我国的民办博物馆在开展社会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

中国紫檀博物馆传统家具展厅

  《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对民办博物馆的专业指导和扶持”。国家文物局近年来推出一系列帮扶机制,除了规范准入标准外,还举办民办博物馆馆长培训班、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等专业上的指导。

  西方一些老牌的民办博物馆,最初也是由富商的个人资金或者政府支持,但“二代”、“三代”之后,现在已经慢慢走向了社会支持。如果学习西方,由基金会筹集资金、运作收益,似乎是自力更生的一种有效机制。观复博物馆、建川博物馆、紫檀博物馆、松堂斋……许多民办博物馆也的确已经或准备成立基金会。

  不过,这条路也不是设想中的那么容易,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博物馆作为机构本身的功能。宋向光说:“民办博物馆一定要当成博物馆来建,不是私人展厅。博物馆只有承担了社会责任、公信力强,民众才会乐意把钱捐给基金会,这也与公民意识、社会回馈意识的提升有很大联系。”

  在刚刚过去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有关民办博物馆的消息喜忧参半。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第二批国家二级、三级博物馆名单上,陕西大唐西市博物馆赫然在列,成为全国首家成为二级馆的民办博物馆。但在5月18日于济南揭晓的第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终评结果,初评时首次有3家民办博物馆展览入围,终评却无一上榜。

  此外,人们还看到,“浙江德清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民办博物馆”、“武汉首个民间汉绣博物馆开馆”、“淮北首家民办博物馆成立”……自1992年上海首开先河,到2011年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民办博物馆已有535家,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近15%。国家文物局2011年年底发布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民办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比例逐步达到20%”。很显然,各地创办民办博物馆的热情不断升温,但也不妨适时地停下来想想,当遭遇躲不过去的“二代之痒”时,民办博物馆应该怎么办?(蒋肖斌 周珊珊)

(责编:赫英海、鲁婧)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