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艺博会如何突困--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滚动新闻

国内艺博会如何突困

2013年05月21日09:32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从1993年在广州举办的第一届中国艺术博览会算起,艺博会在中国内地恰好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这20年,国内艺博会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办越大,从起初“一枝独秀”发展到如今“百花齐放”,参观人群也从最初的寥寥无几变为现在的熙熙攘攘。然而,盛装妖娆、人头攒动的背后,国内艺博会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更无法和国际顶级艺博会相媲美,不少业内人士将此归咎于国内市场起步晚、不够成熟这一“无法言说之痛”。阶段性落后已是事实,国内艺术博览会该如何调整以适应“先天不良”的本土艺术品市场?

  现实转变:从“国际化”到“本土化”

  艺博会来源于西方,正如其名ART FAIR,艺博会是如同集市、交易会一样把艺术品集中在一起,面向藏家集中展示、销售艺术品的展览与交易体制。在西方,对于艺术品市场上的上层买家而言,参加艺博会已经取代在拍卖行竞拍,成为其最重要的活动。因而,国内艺博会大多在举办之初就将向西方看齐作为发展方向,“国际化”也成为不少艺博会策划者心中的理想。比如,2004年在北京举行的CIGE(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从一开始便主打国际牌,诸如纽约高古轩等老牌画廊都曾参加过这一艺博会,直到2009年第六届CIGE上,国际与本土参展画廊比仍为7︰3;每年9月初开幕的上海当代艺博会也一直以“亚洲高端”自居,参展的费用基本都以欧元结算,且连续四任总监都是对于艺博会颇有执掌经验的外籍人士;每年11月初举办的上海艺博会,也曾怀揣国际化的梦想,要打造亚洲最大的艺博会,并屡屡带来一些国外新画廊。

  然而国际化之路并不好走,高额的关税、审查制度等因素使得国内艺博会的国际化道路一路坎坷,诚实地面对本土现状与“国际化”之间的差距,回归本土的多元化经营成为国内艺博会的现实选择。从第七届开始,CIGE转变策略,由本土画廊来撑场面,参展的50余家画廊中近七成为本土画廊,在去年的CIGE上,本土和国际画廊比为5︰1;上海艺博会也逐渐打出了平民艺术博览的旗号;艺术北京则在去年将艺术北京·当代和艺术北京·经典合并,并明确地表明了“立足本土,完整亚洲”的理念。

  “之前我们提过‘完整亚洲,关注全球’,但其实在完整亚洲之前应先完整中国。我们现在不应和香港的、巴塞尔的艺博会做比较,其实把东西方的画廊或艺博会放在同一空间用同一标准去对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只有那样的环境才会结出那样的果实。对目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国际顶级’并不一定是必要的,我们更需要适合市场的画廊和艺博会,适合才最重要。”艺术北京负责人董梦阳对记者说。“今年艺术北京的海外参展机构仍是1/3,我们不强求有多少国外、国际化的东西。中国艺术品市场指望几个外国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或者说今天中国人很难一下子接受外国艺术,虽然他们来了,但是大家不认识、不认可。所以我想还是从本土画廊、本土艺术开始做起,让大家一点点接触他们愿意的、能够接受的艺术。这是个开始,但最后一定不满足于此。现在我只想为本土、为这儿的人们做一些事儿,我们有责任把这里的事情做好。如果能够完成,那已经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了。”董梦阳表示。

  “没有做好‘本土’,‘国际’也只是梦想而已。”首任北京画廊协会会长程昕东认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本土化的问题,我想本土化过程中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既然是本土化就要办得有特色,虽然是关注本土的,但视野是面向国际的。只有把本土做好了,国际上优秀的藏家和机构才会进来。中国艺术生态在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各方面力量,其中艺博会的力量非常重要。国内艺博会虽然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艺博会的总体规模在扩大、品质在提高,参观人群的品质也在提高,这就是希望。”

  借力拍卖:内地艺博会的无奈之选

  在西方,艺博会是将艺术圈一级市场的产业形式与环节同时聚合在同一个平台上,参展画商在展品素质、销售速度、付款速度上,都与拍卖行旗鼓相当,这些因素吸引了原本可能出现在佳士得或者苏富比夜拍上的艺术品。顶级画廊基本都在艺博会设摊,因为最好的艺术博览会能吸引最好的藏家,而藏家参加艺博会则是因为顶级画廊都在此设摊。然而在国内,拍卖公司也会出现在一些艺博会上,如此“中国特色”的艺博会也受到一些业内人士诟病,认为既然艺博会是以一级市场为主角的平台,就该彻底地把一级市场龙头老大的角色扮演好,旗帜鲜明地扶持画廊。

  “全球各大成熟艺术品市场中都是一级市场占主导地位,但在中国,却有至少七成市场被拍卖行掌握,画廊发展缓慢。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已全球第一,全球十大顶级拍卖行占据5席,却几乎没有世界级画廊,更不要说艺博会。艺博会在内地普遍遭遇水土不服。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内地以拍卖为代表的二级市场非常强势,强烈冲击着画廊、博览会构成的一级市场。一级市场的突围、发育问题,也许正是艺博会要在中国办好的核心问题。”面对艺博会上,画廊、拍卖行共处一室的现状,艺术品市场研究学者西沐曾指出。

  “目前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混杂是不专业的表现,但这也是无奈之举。国内许多藏家对一级市场不够了解,特别是那些先从二级拍卖市场接触到艺术品的客户,他们对画廊是陌生的。让拍卖公司出现在艺博会上,相互借力,在目前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是不够专业。只有有一天一二级市场完全区分开来,画廊和拍卖行才能够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程昕东认为,拍卖行出现在艺博会上实属无奈之举。

  “中国艺术品市场尚没有严格地界定一级市场、一级半市场、二级市场,可以说还是‘一锅粥’的状态,所以我们今天不能完全遵循别人的道路。在艺术北京上可以见到拍卖行的身影,因为我想因地制宜地做,希望利用拍卖行的影响力来让大家关注一级市场,当然我们也会控制拍卖行的展位,不能太喧宾夺主。我们希望让艺术圈各环节,包括画廊、拍卖、媒体、展览、非营利机构、衍生品、赞助商等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共聚一堂,相互交易与交流。我相信中国有一天一定会一二级市场很分明、各司其职。但在界定还没有那么清晰的今天,我们仍处于一个广泛撒网的阶段,总想一步就与国际接轨是不现实的。”董梦阳对记者说。

  问诊未来:路子还要慢慢地趟

  去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显露疲态,一级市场同二级市场均遭遇了诸多发展困难。在此背景之下,国内多家艺博会2013年的计划迟迟未能公布:往年总抢在艺术北京之前举办的CIGE不久前宣布,2013年CIGE将暂定延至9月;而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变动则更为直接——由于前几届的承办方合同到期,新东家仍在寻觅当中,今年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具体举办日期也就变得遥遥无期。更有传言称,今年的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由于招商工作进展缓慢,极有可能取消。有别于双年展,艺博会更加关注市场与销售,汇聚了各大画廊、各种艺术新潮和新人新作的艺博会就像一张市场晴雨表牵动着业界的神经。逢此市场调整之期,艺博会该如何走向未来?

  “未来我们的工作不是往前冲,而是往回走,把服务各方面做细致,抓细节、抠品质,只有求品质才能赢得市场,才能赢得信任,才能赢得未来。今年艺术北京的规模没有扩大,大概有将近100家机构出局了。报名的画廊越来越多,艺博会就可以把门槛越提越高,这样会赢得声誉,让真正可以为伍的人在一起。巴塞尔艺博会每年从近900家申请的画廊中间选300家,那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但这是人家经历了近50年的历史形成的品牌。我们的路还很长,慢慢来吧。”董梦阳说。他坦言,8年来,艺术北京的门槛也在“水涨船高”,参展画廊一需要具有代理机制,二需是推动型的画廊。

  对于艺博会而言,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诉求,尽管伴随市场的逐步成熟和经验累积,有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但国内艺博会仍需摸索很长一段道路。“艺博会只是一支力量,有些事情凭我们一己之力不可能做到,但希望星星之火可以催生更大的能量。”对于国内艺博会的未来,圈内人这样企盼着。(蔡 萌)

(责编:赫英海、鲁婧)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