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座,真的是隋炀帝陵吗?--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滚动新闻

这一座,真的是隋炀帝陵吗?

2013年04月19日08:54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新发现的隋炀帝墓为砖石墓,规格不高,颇为寒酸。

  刻有“隋故炀帝墓志”的墓志铭。

  古墓出土的文物鎏金铜铺首。

  作为隋朝仅有的两位皇帝之一,生前受万人朝拜的隋炀帝杨广可曾料到,他的功过是非竟也成为史学界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谥号被定为“炀”,便注定了杨广在史书中被定格成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的昏君形象,而事实上,骂名之下的他又有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一面。

  隋炀帝陵此前被发现位于江苏扬州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然而,日前,在江苏扬州邗江区西湖镇的一处工地上,考古人员又意外发现了一座隋炀帝陵墓。消息传来引起多方关注。

  两证据直指墓主为杨广

  据《扬子晚报》报道,新发现的“隋炀帝陵”地处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一个名为“中星海上紫郡”楼盘的中心地段,该楼盘目前正在建设中。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在此地发现两处墓葬,均为隋末唐初砖室墓。而西侧墓中出土的一方墓志,铭文中有“隋故煬帝墓誌”字样,显示出墓主可能为隋炀帝杨广。

  在随后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4件规制极高的鎏金铜铺首、金镶玉腰带等文物。其中,鎏金的铜制衔环铺首,器型很大,和金镶玉腰带一样,为典型的皇家规格。这些文物的发现再次印证此墓即为隋炀帝真墓。可惜的是,考古人员在墓葬中并未发现棺椁和骨骼的遗存,为科学鉴定墓主身份留下了遗憾。

  据介绍,已发掘出的西侧墓葬南北长4.98米,东西长5.88米,面积仅20余平方米,墓葬形制很简陋,由墓室、耳室、甬道组成,损毁较为严重。可以说连一般古代有钱人的墓制规格都达不到。

  两座“帝陵”相距6.5公里

  在此次考古发现之前,曾有一个“隋炀帝陵”,位于江苏扬州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是由清代大学士阮元发现并加以整修的。墓地有阮元修陵时立的石碑。碑文题“隋炀帝陵”四字,是当时的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碑文右侧为“大清嘉庆十二年在籍前浙江巡抚阮元建石”,左侧为“扬州府知府伊秉绶题”。

  业内人士介绍,这种误判之所以出现,在于唐代以后隋炀帝陵渐渐荒芜,不为人知。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认为,今槐二村的一处大土墩为隋炀帝陵,于是出资修复。

  此次发现的隋炀帝陵位于江苏省扬州西部,与城北槐二村的“隋炀帝陵”相距约6.5公里。史料记载,隋炀帝死后,最初由萧皇后将其葬在江都宫流珠堂,后大将陈棱感念其恩,又将其移葬在吴公台下。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以帝礼将其陵迁至雷塘。江苏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隋炀帝在唐初改葬雷塘有明确记载,但现在墓地却在5公里外的曹庄被发现,其中的缘由还有待考古发掘去解决。这里究竟是不是吴公台,和江都宫、雷塘到底是什么关系,目前仍然是个谜。”

  墓志铭是“铁证”

  贵为“帝陵”,可扬州此次发现的隋炀帝墓规格比人们想象得明显要小。仅从现有照片来看,与其他一些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低阶层“大户”墓葬差不多,甚至更小。如此寒酸的墓葬,真是隋炀帝陵墓吗?

  陕西省一位考古专家说,自己没有去过现场,但是从新闻报道出来的情况判断,“(是隋炀帝的墓葬)问题不大”。

  同为帝陵,陕西西安汉阳陵封土像一座山,考古人员仅清理外围少部分丛葬坑,规模已足以令世人震惊。相比而言,同为帝王的隋炀帝陵墓规模简直微不足道。对此,这位考古专家说,我国在西汉时厚葬风达到顶点,东汉以后相对“薄葬”。何况,汉阳陵埋葬的是处于西汉王朝鼎盛期的汉景帝,而隋炀帝属于末代之君,根本无法相比。对于砖石墓是否符合皇家陵墓的规制等疑问,他解释说,我国西汉以前帝王墓为竖穴木椁,东汉以后改为洞室墓,用石头和砖砌成,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就是这种砖石结构的陵墓。

  考古专家认为,带有明确墓主身份的墓志铭,属于“铁证”,在以往考古研究中大部分是一致的,“他人没必要制作一块别人的墓碑埋葬,墓葬里的墓志铭都是写墓主本人的。造假的情况往往只出现在随葬品的质量和数量方面。”陕西这位考古专家说。

  山东省石刻博物馆副馆长杨爱国也表示,古代帝王死后,一般不用墓志铭,而是用美玉制作成的“哀册”。在扬州发现的隋炀帝陵墓之所以比较“寒酸”,与当时的特殊情况有关。“只要有墓志铭就没问题。”他说。

  山东省济南市文物局原局长、考古学博导崔大庸认为,隋炀帝并非“小墓大主人”的唯一代表,陕西乾县曾经发掘出唐代永泰公主墓,规格看起来同样较小。而且,考古证明,隋唐时期皇室墓葬单个墓室的规格都在4至5米见方。要搞清此墓的规格,还必须了解其墓道长度、封土的体量,以及天井的数量等。

  寒酸墓葬的历史原因

  山东省济南市社科院副院长张华松说,隋炀帝死前已经四面楚歌。到处是农民起义军,像河南的瓦岗寨、河北的窦建德,山东乃至济南也是起义军重要的活动地,其中起义军领袖王薄占据今山东章丘、邹平、淄川交界处的长白山,济南章丘杜伏威组织的义军震撼了隋朝的根基。而且,当时,他还面临军阀割据、大臣纷纷背叛的境况。其中,王世充占据洛阳,太原留守李渊及其儿子也背叛了隋朝。在江都(今扬州)的隋炀帝自觉气数已尽,在一次照镜子时哀叹:“好头颅,谁来砍!”一语中的,没想到最后他被逼自缢,草草埋了了事。因此,隋炀帝的陵墓肯定不会像政权稳定更替的皇帝规格那么高。

  据史料记载,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东侧的二号墓是否为萧皇后墓室,两座墓葬是何关系?如果能证明二号墓为萧皇后墓,即可为隋炀帝的陵的真实性提供重要依据。

  相关链接

  李渊为何给隋炀帝修帝陵

  众所周知,隋炀帝这个谥号正是唐高祖李渊加给杨广的。在谥法中,“炀”的意思有去礼远众、逆天虐民、薄情寡义、离德荒国等多种含义,明显是个恶谥。但是李渊又以帝王的规格,为隋炀帝修建了陵墓。这是为什么?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学锋分析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政权的更替总要走一个禅让的形式,王莽、曹丕都是这样做的,宋代以后才是通过征伐直接推翻。公元617年,李渊攻入长安,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杨广去世两个月后,李渊逼杨侑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建立了唐朝。禅让的形式表明,唐朝承认隋朝的合法性和杨广的皇帝身份,因此才以帝礼安葬杨广。

  此外,杨广和李渊本身就是表兄弟,二人的母亲是亲姐妹。中古时期是世家大族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也可以说是贵族的时代,门阀观念、家族观念很强,因此李渊为杨广修陵是合情合理的。

  有专家认为,杨侑墓在今陕西扶风县,墓葬封土为覆斗形,这是皇帝和王侯墓葬的封土形制,隋炀帝陵也应如此,而被清阮元考证为隋炀帝陵的槐二村大墓,封土为馒头形,那应是一座汉墓。(乔显佳)

(责编:赫英海、鲁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