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名人库>>现代名家>>王西京
人民网>>书画>>正文

泼墨丹青绘正气

2013年01月23日18:43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王西京选择了人物画的创作道路,尤其是着意选择了使命感、正义感很强的历史人物画创作。屈原、司马迁、杜甫、岳飞、文天祥、范仲淹、李时珍等都是西京笔下塑造的对象。他景仰他们的为人、为世,更景仰他们的“民族骨气”,“作为历史,他们赋予了民族文化一种永恒的精神”。正是这样精神才支撑着我们这个多难的民族,自强而不息、历经万劫而不灭。后来他也画人民领袖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陈毅等一批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当然这更是民族精神的延续。

王西京在茫茫历史岁月中徜徉,于1984年推出了《远去的足音》这一具代表性的宏大而成功的力作。他以戊戌变法中谭嗣同、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刘光弟、杨锐等六位志士殉难之际的悲壮场景为题材,以气吞山河的悲愤激情,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使画中六君子巍然并屹,宛如一座顶天立地、气冲霄汉的群雕,构成一种沉雄悲壮的凝聚力,也为古今锐意改革的民族志士树立了一座亘古的丰碑。

王西京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确立了成为当代画坛一位优秀画家的地位,与众不同的是王西京没有只顾自己的成名而忘记了历史的责任。他认为当代文化的繁荣是一代人的事而不是几个人成名的事。西安画坛人才济济,但众多的人才却没有创作条件,更没有一个大家交流研讨的场所。

1985年,作为西安美协主席的王西京给西安这块有着丰富文化沉淀的泥土,创造一个治学的园地,“大蔽天下寒士”,开始着手创建“西安中国画院”,筹建画院并非易事,没有一寸地,没有一分钱,王西京找到市主要领导人,得到的答复竟是“西安的博物馆、图书馆尚未建成,几万件文物、图收尚不能展出、陈列,只好陈放在库房中,画院自然排不上日程”。而王西说却横了一条心决定自己干。这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从1985年到1990年西安中国画院的落成,其中历经了长达五年时间,用他的话说是“当了五年的‘泥瓦匠’”,这期间所经历的磨难和心酸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一个以平静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画家来说,磨难成了达摩的面壁,五年破墙而出的画家从中参出人生的真谛。也改变了西京以后的画风——淡泊、宁静、旷达、飘逸,也更加让他坚定了“宠辱不惊、淡泊名利”的做人原则。如果说是禅是参佛人的最高境界,那么破壁而出的王西京却更像一个参禅的哲人。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任文(实习生)、赫英海)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