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融平台变现妙招还是耍典当花枪 --书画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收藏

鉴融平台变现妙招还是耍典当花枪 

2013年01月22日14:48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1月13日,本报B2版《艺术品变现 哪条路靠谱?》专题一见报,旋即引起了业界人士的热议。特别是报道中所提到的“艺术品鉴融平台”,更如一石投湖,生出涟漪无数。就“鉴融”本质上是融资妙招还是改头换面的收购花招、这一模式对艺术品市场发展具有什么正负影响、“谁鉴定评估,谁承担责任”能否真正实现、保底价是评估价的一半究竟合不合理等问题,业界专家们各有说法。文/图 记者 江粤军

正方

锦龙堂美术馆董事长 周军超:“鉴融”有助艺术市场良性发展

我认为“鉴融”这样一条艺术品和金融市场对接的通道应大力推广。艺术品市场的繁荣要有一个巨大的支持才能平稳发展下去,“鉴融平台”恰恰让藏品也变得像基金、股票套现那么容易,有了这样的机构服务艺术品“玩家”,相信文化市场会向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下去。

我们都知道,现在全国性的艺术品鉴定机构很多,得民心的却几乎为零。偌大一个中国,到底有没有眼光好、看得准的艺术品鉴定专家呢?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是这些专家愿不愿意讲良心话、真心话。现在“鉴融平台”提出了谁负责鉴定谁担保真假,谁鉴定错了谁负责赔偿损失,有了这样一种约束,相信那些心怀鬼胎的伪专家会自觉地退出这个舞台,没有金刚钻他就不敢再揽瓷器活了。同时,鉴定古字画,有了科学仪器检测的辅助,在保真上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高仿技术太先进了,单靠肉眼很难辨别真假,甚至画家本人稍不在意都可能走眼将印刷品误认为自己的真迹。高仿技术害人不浅,科技检测可谓有效补充。

当然,作为专业的评估单位,在对作品有充分认知的情况下,担保时保底价只为评估价的一半,我认为太少了。在我看来,以评估价的70%为抵押价比较合理。以我们为例,身边也常有朋友临急临忙要套现,我都会以7折的价钱放款给他们。譬如,一幅周彦生的四尺对开作品,两年前的市场价是10万元,我一般都会给7万元;如果朋友一年内不取走,这张作品我就自行处理了。很好玩的是,有时再过一年,朋友回来要以12万元的价钱取走。可见,好的艺术品,其增长速度是比一般的投资都要快得多。

其实,我以为,在合同期内不取走,按照作品市场价的70%收购,是笔挺划算的生意。不过,民间开办艺术品担保抵押机构,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鉴赏能力将风险控制在有把握的范围内。我的体验是,能看得懂的作品,我马上可以给你办理抵押手续兑付现金,所谓“一分钟变现”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事情;没有把握的作品,这个业务我就不接。这个行业不怕买贵的,就怕买假的。

所以,就“鉴融平台”而言,我百分之百认可,相信其对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对鉴定界也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责任编辑:孙石磊、鲁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