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融平台变现妙招还是耍典当花枪 【2】--书画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收藏

鉴融平台变现妙招还是耍典当花枪 【2】

2013年01月22日14:48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反方

资深收藏家 高翔:巧立名目忽悠人

在我看来,打着中国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的旗号进行所谓的“鉴融”,是巧立名目,忽悠的成分很大。明眼人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来,“鉴融”中最要紧的一条是:“持宝人随时可凭鉴定器物与证书,到我们所指定的金融单位申请办理质押、贷款。”而这合作单位中,最主要的是两家典当行,可见是以“鉴融”之名行典当之实,进行艺术品收购,希图通过这样的包装,以低价收到真的、好的东西,赚取巨额利润。这是一种纯粹商业行为,绝不是为了文物市场的健康发展,并无积极意义可言。

现在典当行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果他们直接用典当行作为名头,那不够冠冕堂皇,藏家们一般是不会去的。而冠以新鲜的“艺术品鉴融平台”之名,听起来多公正、公平,不明就里的藏家可能就会自动送上门去。

他们说“五百万以内的藏品,当场变现确定无疑”。我想这些藏品肯定是他们认为有巨大利润空间的东西。他们的鉴定水准如何我不清楚,但他们所收的肯定是很有把握的东西。譬如一套豪宅,市场价是两千万,你给他评估为五百万,他还肯卖给你,你不买吗?有些商品是有个市场标准的,大家都能把握得了,而艺术品本身门槛较高,鉴定起来不像金银、房产那样一目了然,并非人人都看得懂,他们利用普通老百姓对艺术品的这种认识差距来牟利,将两千万的东西说成五百万也大有可能。而且他们很明确表示保底价是评估价的折半,还要收取5%的担保费用,这个收费在一般的典当行是闻所未闻,更是稳赚的了。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比某些鉴宝专家的行为更赤裸裸。所以,要拆穿他们的把戏,提醒藏家们擦亮自己的眼睛,慎重选择,别上了当、吃了大亏还乐滋滋的。

由于艺术品的复杂性和价值的不易确定性,我认为,拍卖仍然是艺术品交易的一个最佳平台,是最能够体现公正、公平的变现渠道。当然,很重要的前提是,要选择有信誉的大拍卖公司。如果急于变现,也可以私下交易,或者找画廊。如果选择去典当行,那就要做好思想准备,有可能会蒙受不透明带来的巨大损失,因为精品与非精品的价值可能相差上百倍,像张大千的应酬之作,现在的价格也就十几二十几万元,而精品则可能要几千万元,差距太大了。但拍卖基本可以杜绝这种情况。因此,好东西送到有信誉的拍卖行上拍,才能最好地体现其价值,就中国目前的艺术品市场而言,只有这条路。

(责任编辑:孙石磊、鲁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