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锋芒寻找真正价值
古陶瓷专家,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的观点与刘沫林相左,他昨日接受深圳商报(微博)记者采访时则对当下的“全民收藏热”表达了担忧。他认为,包括日本在内的大量海外拍卖行针对亚洲投资者特别推出的中国艺术品交易,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纯资本运作。他认为,“这是不理性的。”
郭学雷向记者介绍了日本的博物馆对于艺术品收藏的情况。他表示,艺术品收藏在日本是一件具有学术性和系统性的事业,依托大量的专业学者,强调文化引导和学术价值。“而国内的氛围就太浮躁了,都是在推测所谓的‘热点’来进行收藏投资,这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郭学雷说。
郭学雷认为,无论是机构收藏还是个人投资,艺术品收藏终究还是小众且专业的。真正在历史长河中闪烁光芒的收藏,都是避开了资本锋芒而寻找到艺术品的真正价值。除了对学术与文化的强调,郭学雷还提及,“艺术品投资目前没有相匹配的规范与指导,如有针对性的书籍、媒体,既不够专业也不够大众。”
与此同时,也有教育学术界人士表示,希望近几年火热的艺术品投资可以推动全民对艺术美学的热情,但这一希望显然要在资本狂欢过后的冷静思考中才能实现。
政府应扶助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市场投资专家、天禄琳琅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CEO叶强较为理性地看待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的走高。他拿齐白石与毕加索作对比,认为中国的文化价值还远未在国际市场中被挖掘出来,他希望国家能够成立权威机构来规范指导中国艺术品的投资管理。
叶强表示,一件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是由其诞生国的经济水平、所经历交易市场的成熟程度以及资本对艺术品本身的确认来决定的。由此,与刘沫林不同,叶强认为艺术品投资是有规律可循的。
“剥离国内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捡漏心态’和‘以假乱真’的状况,再看国内拍卖市场,其实发展是非常稳健的。”叶强说,“艺术品投资确实是投机性最强的,所以需要专业的人来指导不专业的人参与这件事。”
叶强介绍了一些国外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做法。他表示,在某些国家,政府是支持大企业投资艺术品,并给予相应的抵税优惠等,借助商界的力量来为国家文化积累财富,并承担文化责任。而且在艺术品交易较发达的国家,如法国、英国、日本等,都有相对专业的国家权威机构,以类似指数的方式研究和发布艺术品投资领域的信息。叶强认为这些是国内艺术品投资领域尚欠缺且亟须进行建设的事情。
当中国艺术品在国际舞台上受到热捧的同时,除了用资本欢呼,还有很多可以匹配并行发展的商业机遇和公共事业,这是文化强国中不可或缺的基石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