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失文物“镇馆”英法博物馆(组图)【6】--书画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收藏

中国流失文物“镇馆”英法博物馆(组图)【6】

章磊

2013年01月15日10:31    来源:新闻晚报    手机看新闻

名称:虎卣 年代:商代晚期 收藏地:法国池努奇博物馆

  □朱静远 国际周刊专稿

  法国是继英国之后欧洲收藏中国文物的第二大中心。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池努奇博物馆和枫丹白露宫均收藏大量中国文物。卢浮宫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达3万件以上,尤以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瓷器为主,收藏量达6000多件。

  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敦煌文物达1万多件,包括北魏的绢写本、隋朝的金写本、唐代的丝绣本、唐代金书、明万历刻本、大清万年地图、圆明园的40景诗绢本等。其中敦煌书画的三种唐拓本均为孤品、稀世珍宝。

  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典藏中,青铜器象尊属最为罕见的稀物。从该尊背部的开口形状判断,其原先应有一个盖,遗憾的是顶盖已失,象鼻也大部分被毁,但它仍不失为目前世上所知的动物型尊中最大的一件。

  如同同时代的大部分尊的风格,象尊应该属于殷商晚期的作品,甚至可追溯到西周初期。传说该尊出土于湖南长沙,但无处查证,不过其自然写实的造型和纹饰风格使得专家判断更倾向于“它出自长江流域中部盆地的工匠之手”。

  如称该尊为镇馆之宝,可能不为夸张,而其背后也不乏坎坷经历。 1903年6月,法国收藏家卡蒙多伯爵以3000法郎将其收入手中。卡蒙多过逝后,该尊被转入卢浮宫,成为国家不可转让变卖的财产。

(责任编辑:任文(实习生)、赫英海)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