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曾(1912—1937),又名方德曾,筆名小方,江蘇無錫人,出生於北京。
他自幼酷愛攝影,通過自學成為一名造詣頗高的攝影師。1935年中法大學畢業后,受當時國內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積極投身於戰地攝影活動。
1936年12月,震驚全國的綏遠抗戰爆發后,他毅然拿起相機孤身一人奔赴抗戰最前線,冒著嚴寒,不顧生命危險,深入塞外各個戰場進行實地拍攝,及時將圖文並茂的報道從前線傳遞到后方。這些報道當時曾刊登在《大公報》、《世界知識》等著名報刊上,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方大曾第一時間趕赴河北、山西等地採訪。遺憾的是,1937年10月前后,這位杰出的戰地攝影師突然失蹤,年僅25歲,他也被后世公認為抗日戰場上第一位為國捐軀的攝影記者。
2006年3月,方大曾的家屬將其遺留的837張底片無償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這批底片的內容不僅反映綏遠抗戰前線的情景,還有北京、天津、內蒙古、山西、河北等地區的民風民俗,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獻價值和藝術水准。
抗戰初期杰出的戰地攝影師方大曾,綏遠抗戰爆發時孤身一人奔赴前線採訪,這是他採訪期間冒著嚴寒騎馬翻越大青山途中,攝於1936年12月。
綏遠前線挖戰壕的少年士兵。方大曾攝
綏遠前線嚴陣以待的士兵,為抵抗日軍毒氣彈,他們都戴著防毒面具。方大曾攝
綏遠抗戰的主要指揮者、時任綏遠省政府主席傅作義同與晉綏軍騎兵司令趙承綬在前線合影。方大曾攝
據國家博物館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