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書畫>>Z>>趙衛
人民網>>書畫>>正文

敏銳直覺和理性思考

邵大箴

2015年06月23日16:48  來源:人民網-書畫頻道  手機看新聞

趙衛是改革開放時期成長起來、很有作為和成就的中年畫家。關於他的山水畫創作特色,已有不少行家從不同側面發表了許多精辟的見解,不再贅述。我想談一點的是,一個非美術院校畢業的人,何以能在畫壇脫穎而出,建立自己獨特的個性面貌,佔領一席位置,而且能迎著各種思潮的沖擊,沉穩地邁著前進的步伐,向著自己理想的目標?趙衛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他是從文學走上藝術之路的。文學與繪畫表現語言不同,但是它們遵循的形象思維之原理相通。他之所以敏感於水墨畫藝術,為傳統中國畫的語言魅力所吸引,是出自於過人的藝術天賦。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他從古代經典與當代名家的創作中獲得許多啟發,他虛心地學習,從技巧到觀念。可貴的是他不拘泥於追隨某家某派,不為傳統的或當今流行的表現模式所束縛,而是取他認為能服務於自己探索方向的元素,融入自己的創作之中。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他嶄露頭角時,他的這一立場就鮮明地體現了出來。當時畫壇前衛思潮烽煙四起,大有黑雲壓城之勢。而一些固守傳統文人畫法則的藝術家,又持“以不變應萬變”的保守態度消極對待。中國畫往何處去,不少人一時茫然。這時,陳平、趙衛、陳向迅、盧禹舜等人的藝術探索亮相,予人感覺耳目一新,業界反應熱烈。我想,當時的趙衛對自己的藝術追求並不那麼自覺,他似乎憑著直覺選擇了自己表達思想和感情的方式。

直覺,對藝本家來說太重要了,有無這種可貴的直覺,是檢驗一個人是否具有藝術天賦的重要標尺。也正在這時,趙衛開始認真思考自己藝術創作的走向。他除了繼續鑽研元明清山水大師們的畫理畫法外,還向張仃先生討教,研究焦墨藝術的特性;他關注姜寶林在傳統與革新之間的探索,思考水墨現代轉型的多種可能;他從龍瑞提倡山水畫擺脫寫生束縛、取“游於藝”的審美趨向、回歸黃賓虹筆墨的藝術主張中,獲得啟發,增長了他對筆墨的認識和加深對文人畫意旨的興趣。聰明的趙衛在贊賞張仃執著於焦墨藝術熱情和精神的同時,卻有自己獨特的體會。他說:“我喜愛焦墨線條的陽剛之氣,也尊重焦墨皴擦的陰柔之美……焦墨和水墨的結合是我長期以來不斷探索的課題。焦墨老辣蒼茫,水墨含蓄潤澤。一個為骨,一個為肉。”讀趙衛的焦墨山水,將其與張仃的作品加以比較,便可看出他在學習別人時,決不依樣畫葫蘆,而是堅持自己的藝術理想,努力構建自己獨特的藝術面貌。同樣,很難說趙衛從姜寶林那裡學到了某種具體的技巧或技法,他說在姜寶林富有探索精神的作品中能找尋到他自己,認為這對他“一生受用”。當以龍瑞為代表的“回歸黃賓虹筆墨”熱潮在畫界蔓延時,包括我在內的一些人不無憂慮。就在此時,我偶然讀到趙衛的一篇談論這個問題的短文,大意說這是一個有益的藝術探索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目標。說實話,他的這種認識對我也頗有啟發,促使我更冷靜、理性地看待中國畫界思潮起伏的內在原因。事實証明,一度興起的黃賓虹筆墨熱,盡管它帶有自身的片面性,但也是中國畫重振傳統精神的必經之路。從趙衛的創作看,他一直注意擺好師造化、師古人和師心這三者之間的關系。他在焦墨麻點、水墨點赭、寫意重彩和水墨白描中徜徉,不隨風,不跟浪,忠實於自己對自然的真切感受,寄托自己對自然、對人生的深情,由此形成他豐潤而質朴、嚴謹而自由、品格清純的畫風。趙衛的藝術創造還在前進的過程之中,憑著他具有的敏銳直覺和理性思考精神,還有他的勤奮和悟性,在我們面前正在出現一個形象更豐滿、更有思想深度的藝術家趙衛!

(責編:赫英海、魯婧)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