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光榮標志,在世界上陶瓷象征了中國,中國的陶瓷發展到今天。其大膽的想象、巧妙的構思、奇特的造型滿足了人們不同的情感需求,在形與色之間塑造美、展示美,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
出生於龍泉青瓷世家,從小隨父學藝,致力於龍泉青瓷生產、管理、工藝研究50余年,慢慢的發現生活之路本就是這樣鋪就而成的。不管是曾經的經歷還是現在回味,都是升華生活之路的階梯,每一個階梯都有屬於自己華麗的篇章。在生活中有許多的機會,但是自己的人生上的藝術機會則是要自己去尋找,青瓷的藝術世界是非常的廣闊的,這裡有風景、有人物、也有故事。
青瓷的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從古至今,眾多的文人雅士,達官貴族都從不同的角度,對青瓷制品進行了品評。眾說紛紜,各不相同,青瓷以其瓷質的細膩、線條的明快流暢、造型端庄渾朴而斑斕在百花爭艷之中脫穎而出。龍泉青瓷始於五代,盛於南宋,極具典雅、端庄、古朴、青淳之特色。龍泉青瓷傳統上分“哥窯”與“弟窯”。“哥窯”被視為瓷中珍品,列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而“弟窯”被譽為“青瓷之花”。 哥窯與弟窯最大的區別就是,哥窯釉層開片,紋片多種多樣,有冰裂紋、鱔魚紋、黑藍紋、淺黃紋、魚子紋、梅花紋、細碎紋、大小格紋等﹔弟窯,造型優美,胎骨厚實,釉色釉質渾厚,色如翡翠,釉層略帶透明,釉面光澤照人,色如梅子初青,秀色可餐。
青瓷不僅是自然美的化身,它的物質中還有一種超然、平淡的美。青瓷以造型見長,以釉色取勝,以裝飾的精煉簡潔為基本特征,它是集造型,釉色,裝飾於一體,以極簡的藝術語言達到“疏淡含精句”的審美情趣,對青瓷鑒賞需要我們有著健康的審美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理解力、還要掌握與青瓷相關的知識,包括青瓷的歷史、變遷、發展及青瓷的神韻特征、等級標准及青瓷的各窯名家等。
釉色又是陶瓷重要的藝術語言之一,不管是什麼藝術,都是因為有了痴迷,才會有不一樣的故事,懷揣著對青瓷的熱愛和滿腔的熱情, 2004年在原料和釉料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成功研制出了龍泉青瓷冰裂紋,使失傳千年的龍泉青瓷冰裂紋制作工藝重放光彩。龍泉青瓷冰裂紋工藝技術已獲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權,專利號:ZL20040069549.2
當在青瓷藝術中追求自己的藝術人生時,便希望能用一種高雅而又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來勾繪詩意、自然美麗的藝術才華。色彩雖然是抽象的,不能直接表達什麼具體的形象,但它又是一種語言,傳遞藝術中的自然創造之美。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制瓷技術,並臻爐火純青,作品《美人醉》、《哥窯58厘米藝術挂盤》、《“天窗”小茶壺》、《豐收》、《冰裂紋挂盤》、《冰裂紋大圓洗》等十余件作品在全國陶瓷評比中榮獲金、銀獎。在青瓷的世界裡應用自如,演繹著屬於自己藝術風格的藝術語言。一步步與青瓷融為一體,勤學好問努力使自己的藝術風格貼近青瓷的幽遠、明澈上。
對藝術追求的心是沒有止境的,對青瓷的熱愛才能創作出有藝術境界的作品,作為一個普通的青瓷藝人,通過作品坦然的表達著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態度。
“青瓷技藝是需要親力親為的”沉醉在青瓷的世界裡,追隨著前輩們的技藝,在年復一年的藝術探求中練就了自己青瓷技藝扎實的基本功,通過多年的鑽研,不斷地妙悟生活和心靈帶來的雙重啟迪,使自己的青瓷藝術漸入佳境。青瓷作品是靜態的,將自己與陶土融入到自然之中,投身到“土”與“火”創作之中,隻有將工藝與藝術完美的結合,才能還原生活給予的一切。《哥窯80厘米迎賓大挂盤》被北京中南海紫光閣陳列收藏,青瓷《大吉瓶》被北京人民大會堂陳列收藏。
在發展青瓷的藝術道路上,有過痛苦,有過高興,有過埋怨,有過欣慰,學會微笑面對,學會未雨綢繆,學會改變自己,學會總結經驗,低調而又靈敏的周旋在技藝的操練中,建立了與青瓷的血脈關系,也練就了自己渾厚沉靜的藝術品格。
瓷品、瓷德可以看一位青瓷藝人的藝術涵養,瓷如人,人亦如瓷,想要作品古朴端庄,古色古香,傳統的繼承只是形式上的,而對傳統審美價值的把握,則需要重視陶瓷本質的美。除了有感於大自然的物象之美外,富有現代社會精神和審美也是需要藝術家的創新的。《美人醉》被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冰裂紋沿邊洗》被韓國康津郡青瓷博物館收藏,多次赴日本、韓國參加青瓷文化藝術交流。
多年來與瓷土相親相近,作為一名非遺傳承人,無論是作品造型還是釉色及內涵的表現,一直不斷地推陳出新,用心去觀察生活,察看生活中每一個細節,用自己的靈感建構自己作品中的世界,拉近我們與自然的距離,將傳統的精神與美感展現出來,在探索青瓷的藝術道路上,真誠、勤奮的耕耘藝術的田野,讓青瓷擁有最真實的語言,最唯美的畫面,最質朴的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