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靜安區一處拆遷工地廢墟上的涂鴉突然走紅,一夜之間又遭鏟除。1月24日,涂鴉被拆也成為上海“兩會”熱議話題。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戴建國這幾天一直在關注這個新聞。“廢墟涂鴉為什麼會火,是因為藝術家畫出了市民的心聲。”戴建國在國外許多地方也看到這樣的涂鴉藝術,政府並沒有過多的干預。(1月26日《新聞晨報》)
能夠在網上聽到的聲音,基本上都是反對鏟除“廢墟涂鴉”的。理由很簡單:這是藝術,這很美好。最大的理由則是,在國外政府對於這樣的涂鴉並沒有過多干預。因為有了這些理由,一些專家和市民就得出了以下結論:鏟除“廢墟涂鴉”是不人性化的。
“廢墟涂鴉”,從藝術的角度來看,確實很藝術。但是,藝術雖好,也不能選錯了載體。這不僅“很藝術”,更“很危險”。
這些涂鴉畫在了什麼地方?有裂縫縱橫的牆頭,有磚頭瓦塊的垃圾,有地面沉降的地板。廢墟之上,有的地方還有倒塌一半的水泥柱子,還有裸露的鋼筋籠子。如果不去鏟除“廢墟涂鴉”,也就意味著可以這樣去藝術。去年,河北一位女孩很有創意的搞了一個樹洞畫,沒想到的是有的地方為了搞樹洞畫,竟然在樹上挖洞畫畫。“廢墟涂鴉”也會這樣,會有很多藝術家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跟風在廢墟上畫畫。這些藝術家並沒有安全防范手段,在危機四伏的廢墟上畫畫生命如何保障?而且,有的牆面還很高,要畫畫就必須踩著梯子,這不就更增加了危險因素了嗎?
對於藝術家的安全隱患還是小的,畢竟藝術家去畫畫的時候都是小眾群體。而對於觀看者來說,危險就可想而知了。“廢墟涂鴉”一經報道,就成了一個熱點。不僅很多趕時髦的市民像旅游一樣的去看涂鴉,就連一些結婚的青年還跑到那裡去拍婚紗照。更為奇怪的是,藝術家的涂鴉還吸引了另外一批藝術家-----很多搞攝影的也來了,用鏡頭記錄廢墟上的美。當“廢墟涂鴉”成了人群聚集地方的時候,當“廢墟涂鴉”成了“旅游景點”的時候,安全隱患就會大大增加,如果發生了事故,又該埋怨誰呢?
有專家建議說,對於“廢墟涂鴉”理智的做法不是鏟除,而是引導,而是安排志願者去保護群眾安全,而是安排警方做好疏導工作,應該尊重市民到廢墟上去看涂鴉的權力,應該尊重藝術家去畫畫的權力。在筆者看來,這些專家有點太完美化了,既然知道危險,那又何必非鼓動市民到廢墟上看藝術?不能什麼事情都和權益聯系在一起,也不能什麼都和藝術聯系在一起,更不能為了藝術不要安全。讓志願者,讓警察保護安全是個辦法,問題是這樣的社會成本是必須的嗎?
當然,值得反思的還有這麼一點:我們的城市是不是也能專門有個供藝術家們涂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