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至14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召開期間,中共中央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參加多個小組的分組討論並講話,其中涉及書法的一段表述:“有的領導干部楷書沒寫好,直接奔行草書,還敢裱了送人。現在有的干部玩過了,飄飄然了,忘記了執政黨和老百姓的關系了。”
王岐山講得比較幽默凝練,但振聾發聵,相信關心政治形勢的書法家、書法官員和喜歡書法的官員很多都已經聽到了。本來書法作為中國一門喜聞樂見的國粹藝術,人人可以熱愛學習,她對個人文化修養、精神品格的熏陶自古以來就善莫大焉。無視書法的存在,某種意義上是對中國文化的漠視,中華文明5000年傳承的主線,細究起來正是不斷地發揚光大書法藝術的歷史,驗之當下,中國大地飛夢的正能量中,書法的繁榮也創了歷史新高,過100年后回顧,今日真正道藝雙響的書法家一定仍可能佔得一席寶貴位置。
所以,書法是通俗的,同時更是神聖的,漢字為血脈的中國書法乃世界文藝的奇跡,誰親近誰得益,誰褻瀆誰便沒好果子吃。美國波士頓大學藝術史系教授、書法學者白謙慎去年在蘇州明清書法大講堂作講座,講到“寫字是晚清官員的政治活動”,“晚清官員寫字不賣錢”。白謙慎認為中國傳統的書法流動模式有三:平級之間的書信交往、由下而上的交流和自上而下的交流,而以第三種為最多,這也就決定了精英階層書寫更加頻繁。白謙慎曾致電翁同龢的五世孫詢問家中有無別人寫給他高祖的書法,回答是沒有,而在翁同龢的日記中,與他自己的大量書寫和饋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隻有兩條記載了他收到別人書法的情況。可惜,現在被王岐山“痛批”的“有的領導干部”不僅沒有100多年前封建王朝官員的書法水平,更沒有“寫字不賣錢”的道德戒律,“裱了送人”,名義上表面上是送,實際上私底下往往有交易索賄。比如上世紀90年代末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清在位時,“書法作品”被賣到幾萬元一幅,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不看在他“副省長”的官銜有求於他,誰願意掏那麼多錢。一般情況,領導干部寫字,不要說身邊工作人員,就是碰到書法“大家”總不忘奉上幾句肉麻點贊,級別越高,點贊越肉麻,難怪聽得要“飄飄然了”。包括奉命,或輾轉為領導干部書法寫鼓吹文字的書法評論家也是一點好處得,滿紙肉麻辭,汗顏汗顏!
要扼止“有的領導干部”寫字寫到“飄飄然”,純潔書法隊伍很重要。“打鐵還需自身硬”——1998年7月,中辦、國辦聯合發布了《關於黨政機關領導干部不兼任社會團體領導職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縣及縣以上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及所屬部門的在職(處)級以上的領導干部,不得兼任社會團體(包括境外社會團體)領導職務(含社會團體分支機構負責人)。因特殊情況確需兼任的,必須按干部管理權限進行審批。
《通知》指出,對於有兼職的官員應盡快退出。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雖是香餑餑,然各級書法協會面對喜歡書法且有權有勢的“有的領導干部”垂涎書官位置怕是得罪不起的,弄得不好自己何時被犧牲掉都不知道。造成目前“官軍來了”的書協書官霸道的局面,書協的分管、主管上級部門是負有領導責任的,如果一開始就按政策法規執行,加強問責追責,書官來襲,書家失守的局面就難成氣候。記得前幾年,曾長期擔任浙江書協主席一職的朱關田先生不無感嘆地親口相告:“我做書協主席是得罪過一些領導的,他們要把某些官員弄進書協來,做普通會員,或是個別水平好的做個理事問題倒不是很大,要放副秘書長以上位子就勿妥當了。”就是朱關田,因為他不願與“官”合作,不太聽話,當年他選上中國書協副主席唯一沒在書法大省的浙江兼任省文聯副主席(其余地方省書協主席當選中國書協副主席的都做了當地省文聯副主席)。而浙江省書法的輝煌,沙孟海、郭仲選、呂邁(浙江省書協創辦人之一)、朱關田、金鑒才等功不可沒,特別是朱關田,書生意氣,敢作敢為,可敬可佩!
徹底避免“官”風作亂,讓“官本位”思想退出書法隊伍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頭等大事,為此,讀一讀斯舜威《也談祛除“官氣”》一文的相關章節是有啟發警醒作用的——
這些年,確實有一些領導干部或退下來的領導干部進入了各級書協領導班子,受到了不少的詬病。然而平心而論,真正對中國當下的書法事業起到舉足輕重影響的,並非他們,而是廣大專業書法家,特別是擔任書協領導職務的專業書法家,毋庸諱言,這些“書法官員”身上帶有的“官氣”,並不比官員出身的書法家少,一方面,他們確實也是“官員”,因為各級書協組織(或相當一部分書協組織)也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享受不同級別待遇。有不少書法家,看中的反倒不是自己的書法家身份,而是享受何種待遇的“官員”身份。另一方面,因為書協組織在各類大展、大賽、入會等問題上掌握不少“權力”,許多會員、書法愛好者有求於他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他們良好的自我感覺和“權力欲”。這不僅將影響到他們為會員服務、為人民大眾服務的熱情,也必將對書法家隊伍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因而,我覺得周一波提出的“讓書畫家協會少一點‘官氣’”,解決的路徑,不僅要“清退”一些缺乏專業水平的“官員書協領導”,也要呼吁“專業書協官員”在思想認識上、行動上回歸專業書法家,努力減少“官架子”,減少“官氣”,隻有這樣,才可能多一點“清正之氣”。
書壇要書法,不要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