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當代藝術的“白版”理論

段煉

2015年01月05日14:24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當代藝術的“白版”理論

西方當代藝術的一大特征是理論化,換言之,沒有當代理論支撐的藝術,即便產生於當代,也不屬於當代藝術,至少是不入當代藝術的主流。因此,研究當代藝術應從理論入手。但是,西方當代藝術理論卻暗含著一個悖論:由於承續了后現代文化思想,它一方面否認傳統藝術及其理論,另一方面又抵制現代藝術及其理論,結果,當代藝術便貌似一張理論的白紙。然而,對后現代思想的承續,卻使當代藝術以觀念為主導,從而違背了一張白紙的初衷,這使當代藝術及其理論與后現代藝術及其理論難分難辨。

於是,能否分辨當代藝術與后現代藝術以及二者的理論,便由藝術史研究的斷代問題來檢驗。西方學者給當代藝術作了三種不同的斷代:其一,當代藝術起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也即西方藝術的中心從巴黎轉往紐約之后。按照流行一時的“藝術陰謀論”,這一斷代旨在將“紐約畫派”和“美國前衛”所代表的抽象表現主義、簡約藝術和波普藝術當做西方當代藝術的開端,以示美國文化之於當代藝術的重要性和對潮流的引領。但在事實上,西方藝術史學界通常將紐約畫派和美國前衛視作后期現代(late-modern),而非后現代。其二,正因此便有了另一斷代法,認為當代藝術指最近二三十年的藝術,起於后現代時期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包括了后現代藝術。其三,本文所討論的“白版”理論比較激進,認為西方當代藝術起於21世紀,這之前的藝術和理論應該統統抹除,唯有在一塊涂白了的“白版”上才能從事當代藝術活動並進行當代藝術及其理論的研究。與此相似,今日國內學術界對中國的當代藝術有兩種斷代,一是長期流行的1949年斷代法,這之前稱為現代,這之后稱為當代,合稱“現當代”﹔二是“文革”后通行的1979年斷代法,因為這一年不僅發生了社會政治的巨變,也發生了文化思想的巨變,中國藝術以“星星畫展”為標志而徹底蛻變。此種巨變之所以發生,是因為理論的支撐,對中國當代藝術來說,這是自此蜂擁而入的西方思想和藝術理論的影響。

當代藝術是一個西方概念,在今日產業經濟和消費市場走向全球化與本土化的地球村時代,當代藝術的概念已經超越了國家、種族和文化的界線,也超越了學科和藝術分類的界線,中國當代藝術已然成為國際當代藝術的一部分,盡管屬於邊緣的部分。於是,本文所言之當代藝術,雖以西方為主,但兼涉中國。同樣,當代藝術不惟藝術產品,更涉藝術理論。正是因為理論的重要性,當代藝術的定義,才不惟斷代,而更在於思想,在於思想和文化理論的挑戰性。

的確,理論研究是當代藝術研究的要義。從歷史的角度縱向梳理西方傳統藝術理論、現代藝術理論和后現代藝術理論之后,今日學者得以橫向檢索當代藝術理論。在這丁字形的理論地圖上,本文作者看到了英國藝術批評家歐憲·沃德(Ossian Ward)的“白版”理論所獨具的挑戰性,這是在后現代文化理論的前提下,以悖論的方式倡導一張白紙的觀點,力圖將當代藝術置於“白版”之上,否認過往理論對當代藝術所發生的作用。

“白版”一詞古已有之,為拉丁語Tabula Rasa,前為“模板”,后為 “擦除”“涂抹”“空白”。作為西方古代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亞裡士多德最早提出了“白板”之說,指未曾書寫的頁面,指人心的天然無知狀態,后人的“天真之眼”一說(如19世紀英國理論家羅斯金)也可追溯至此,這同受教后的有知狀態截然相對。盡管沃德理論有此靈感來源,但其“白版”之說並非沿用古人,而是獨家所言,故本文不用亞裡士多德的“白板”譯之,而以“版”代“板”,強調藝術和理論對人心與人性的先入為主的教化。

對當代藝術來說,這教化來自后現代藝術理論,也來自現代主義和傳統藝術理論,而這一切都是沃德所要擦除和涂抹掉的。何以如此?因為后現代、現代、傳統理論提供了太多的說教,制約了人們對藝術的觀照,例如寫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立方繪畫與抽象繪畫、行為藝術與觀念藝術,諸如此類的標簽既引導也妨礙了人們以天真之眼認知當代藝術。為了避開這些教條,我們可以借用一句流行語來面對當代藝術:人生隻若初見。“白版”就是初見當代藝術的前提條件。沃德隻求一塊“白版”,說是當代藝術隻能立足於白版上,以免受制於先入為主的說教。為此,沃德甚至抹除了亞裡士多德的白板,他以文字游戲的方式,獨自賦予拉丁語“白板”一詞以六條個人化的解說,每一解說的首字母相合,構成Tabula一詞,這便是他的個性化“白版”之意:

T是時間(Time):面對當代藝術,需要時間去觀想、去思考,而不僅僅是用眼睛去看﹔A是聯想(Association):思考者需將作品與自身的生活經歷相聯系,以個人經驗去解讀當代藝術﹔B是背景(Background):當代藝術不是自治的,語境和背景是個人解讀的保証﹔U是理解(Understanding):對當代藝術的理解因人而異,故需強調個人見解﹔L是再看(Look again):有了以上數者,再看當代藝術,才會有所得﹔A是評估(Assessment):再看的所得,就是對作品的個人化評估,是為見解。

沃德認為,以上六條的根本之處,是面對作品的人要相信自己的判斷,而非人雲亦雲,恰如“白版”之說,是沃德的一家之言,他將自己的“白版”理論書寫於白版之上。其實,這“白版”論與其說是理論,不如說是方法。早在現代主義時期,就有類似的方法步驟,例如圖像學的讀圖三步法(潘諾夫斯基的前圖像志——圖像志——圖像學),以及后現代時期由文學界引入的讀圖四步法(特瑞·巴雷特的描述——闡釋——評價——理論化)。沃德的六步法,是在涂掉前人理論之后於“白版”上重新寫下的方法論,得自個人之悟,類似於東方的靜觀哲學,前提是清空大腦,方能澄懷觀道。

“白版”之說既是方法,更是理論。方法論關注“怎樣理解當代藝術”的問題,理論研究關注“當代藝術是什麼”的問題。那麼,當代藝術究竟是什麼?在六步觀想之后,沃德的回答又有六點:當代藝術是娛樂、是挑戰、是搞事、是傳播觀念、是胡鬧、是制造景觀、是冥想。

(作者為加拿大康科迪亞大學教授)

(責編:魯婧、董子龍)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