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K金鑲碧璽吊墜。
幾十萬元買進原料石賣不掉 業內人士稱眼下正是碧璽的出貨期
湖南收藏愛好者民叔年底有點兒煩,所開的工廠經營不景氣、缺現金,想要把手裡的兩塊碧璽原料石變現去救急,卻苦苦找不到買家﹔遍尋各類藏家朋友,對方均持有觀望態度。
之后,他委托友人,輾轉將原料石拿到香港的拍賣市場,仍找不到買家。民叔因此沮喪抱怨:“這兩塊石頭,4年前買來也花了三十幾萬元,行家都說我的碧璽升值了,能值幾百萬元,可還是有價無市。”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井楠
近4年來內地珠寶市場中,碧璽首飾一度價格暴漲翻倍,但行至2014年底,由於奢侈品市場不景氣、資金出逃炒賣新品,碧璽市場大降溫,部分中低檔首飾,價格暴跌高至70%。
業內人士提醒,不必盲目消費與收藏,謹防玉髓水晶造假、網上欺客行為。值得收藏的碧璽仍是高檔刻面成品與高檔原料石,部分“古董”碧璽配飾也可被關注。
市場:高檔品價格堅挺
原料石2年沒漲價
廣州日報記者走訪了康王路的批發市場,發現年底甩賣碧璽的商家不乏其人。老檔主黃先生的水晶店內,原(批發)價在600元/條的素面碧璽手鏈,居然現在150~200元/條隨便挑,幅度高達70%﹔據了解,類似碧璽在正佳廣場等高檔零售點能賣到2000元以上的零售價。與之類同的產品還有素面碧璽項鏈、碧璽耳環與碧璽工藝擺件,跌價幅度在20%~50%的居多。
而在廣州各大零售商場,碧璽也跟隨翡翠、彩寶產品一起打折,折扣低至4~5折。廣州北京路珠寶大廈的羅經理告訴記者:“電商銷售紅火,對於零售店鋪單價在5000元以下的低檔珠寶有一定的影響。碧璽產品中,一半以上的產品正是類似低價低檔產品,商家不得不降價處理。”
但無論是在零售還是在批發市場,高檔碧璽的價格依然堅挺,顏色鮮艷、色彩飽和度高、瑕疵少的“刻面”碧璽戒指、碧璽吊墜,目前在廣州市場的價格一般在4000~6000元/克拉,距離3年之前,依然有超過150%的漲價幅度。
而據記者了解,在碧璽價格最高的2013年初,部分中低檔碧璽距離2年之前的價格翻了3倍以上。
但批發市場老檔主黃生、李生同時告訴記者:從2013年底至今,高檔碧璽沒有進一步漲價。“零售商家現在還有炒作‘碧璽價格翻幾倍’,其實都是障眼法,我們做加工生意的最清楚,即使是中高檔的原料石,價格兩年也沒有太大變化。”李老板如是說。
追因一:熱點已變
碧璽炒作過時
部分碧璽產品價格所以大幅下跌,廣州日報記者了解到,與投機機構出貨密切相關。
廣東碧璽加工商李生告訴記者:“2009~2011年,碧璽經營的上游地段搶購原料石成風,很多江浙買家,一次就投入三四百萬元。我們作坊剛買來的碧璽還沒有切割,就有人上門來求購,願出高1倍的價格。到了2012年底,類似現象大為減少。目前則反過來了,很多人來我作坊兜售原料石,幾十萬元、幾百萬元成批出售碧璽原料的業內人特別多。我自己逢低買了很多低檔石頭,比2012年時便宜了三成以上。”原料石市場尚且如此,更不用說終端產品了。
他依照經驗推斷,資金炒作小品種寶石,一般會花費2年建倉,2年持有,之后就是逐步出貨套現。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再去找新的投機炒作品種。碧璽價格暴漲始於2010年,目前剛好到了出貨期。
從珠寶市場價格對比來看,黃龍玉之后是碧璽,碧璽之后又是翡翠,翡翠行情告一段落后,海藍寶石一度崛起,而今年,南紅瑪瑙與綠色石榴石成為了機構投機的新熱點。在業內人士來看:碧璽炒作已過時。
追因二:生產企業
數量暴增幾十倍
競爭的加劇也是導致部分碧璽跌價的主要原因。
記者從廣東省金銀首飾商會了解到,由於碧璽價格一度暴漲,投資者也成倍增長。廣東省金銀首飾商會會員、廣州盛世福緣珠寶的蔡老板告訴記者:“僅珠三角地區,原來加工碧璽首飾的企業不超過20家,但3年裡應增加了30倍,現在估計有600多家。”
廣州日報記者還從廣東金銀首飾商會、廣東省黃金協會等機構了解到,由於奢侈品市場不景氣,珠寶市場四季度銷售同比大降,部分珠寶商家銷售額降幅為20%~70%,“跌價甩賣”成為了唯一出路。
追因三:
稀缺性不強
不那麼值錢
而從碧璽本身價值來看,並非商家廣告宣傳中的那麼值錢。
廣東地質科研所檢測中心的項賢彪主任認為:“碧璽就是硼硅酸鹽結晶體,摩斯硬度隻有7~8,遠不如鑽石、紅藍寶石那麼硬﹔寶石內部雜質較多,並非世界公認的高檔寶石。由於雜質多,除了高檔碧璽,商家一般都會進行優化、填膠等處理,改變了寶石的天然特性,從而使之喪失了收藏價值。”
廣州日報記者從康王路批發市場隨意購買了一條碧璽手鏈,拿到科研所檢測中心檢測,果如其言:確實經過了優化填充處理。類似產品在康王路各檔口堆積如山,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都沒有什麼稀缺性。
投資建議:
謹防造假碧璽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碧璽有收藏價值呢?廣州日報記者廣泛調查了廣東華友拍賣行、廣東公正等拍賣行的近兩年雜項拍賣結果發現成交最多的仍是單價在2萬元之上、粉紅色澤的高檔碧璽,以戒指為主,間或有吊墜項鏈出現,均是刻面產品,基本上沒有素面產品出現。而在正佳廣場、天河城的一手品零售櫃台,單價在2.5萬~5萬元的碧璽首飾,銷量還小有上升。
廣地珠寶的吳彬經理告訴記者:“價值高的碧璽至少要是按克拉銷售的,而不是按件去賣的。按克拉銷售的碧璽才達到了寶石級別。而市場銷售產品中,升價最快的、目前堅挺的,都是毫無疑問的高檔貨,以粉紅色碧璽為尊,次之西瓜碧璽與藍色碧璽,再次之是綠色碧璽,褐色碧璽的收藏價值不高。”
珠寶收藏愛好者林朝暉剛在年底的雜項拍賣會上“淘”買到了兩隻碧璽吊墜,單價在3萬~5萬元,她提醒兩點:“玉髓或水晶造假碧璽的案例比較多,電商品中尤其多﹔真正的碧璽內部必然有‘冰裂片’,有著如翡翠內部一樣的天然棉絮狀揮發物,而玉髓或水晶卻沒有。碧璽是少數幾類具有中國文化傳統內涵的寶石之一,清朝一品、二品朝臣的朝珠就被規定要用碧璽制作。為此,除原料石,以上‘古董’也有一定的收藏價值。”